A股太猛了,已五连阳。
12月9日新10条发布后,股市在疫情和非理性因素作用下,持续下跌。12月23日见底,随后持续反弹,到今天为止,几乎收回全部失地。
这波反弹真的是又猛又快有强。我原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这是谁的部将?
12月23日底部那天,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说实话,这波下跌在我意料之外,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但这也意味着再次跌出机会了,是振奋人心的。
我忍不住掏出最后那点子弹加仓,要是错了,届时也欢迎大家来嘲笑我。
但目前看,他们应该没机会了,倒不是因为股市涨了,而是因为都取关了。
小黑子,终于露出只因脚了吧
其实,去年12月这次跌得并不算多,格雷厄姆指数也就到2.25~2.3,并没有到2.5的史诗级机会。
但为什么我这次如此激动呢?那要从去年说起。
2022年挖了2个钻石级大坑。一个是4月底,一个是10月底。这两次格雷厄姆指数都到了2.5的史诗级高度,说明出现了极好的机会。
主要区别在于,4月底挖出的是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中小盘股的底部。10月底挖出的是沪深300和上证50等大盘股的底部。
2022年,沪深300和中证500走势
当时市场恐慌式下跌,好歹还是有理由的。
4月份那会儿,是俄乌冲突超预期持续、老美通胀加剧、杠杆资金爆仓和上海疫情。
10月份那会儿,是老美通胀超预期持续、关于政策的担忧、全国疫情封控以及各种子虚乌有且故弄玄虚的小作文。
虽然这里面很多都是错误的认知,但至少它还能讲出理由。但去年12月时,很多利空因素彻底地逆转了,已经讲不出什么看空的理由了。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跌到让人看不懂,就越是确定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随着利空的减少,低位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能抓住就千万要抓住,抓错了都不丢人。
过去都过去了,重点讲讲现在。
要我说,主要是两点。
一是关于仓位。
投资老炮都知道,仓位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比选股和选基重要得多。所以大家去看伯克希尔哈撒韦每年股东大会,巴菲特不一定会讲各只股票的仓位,但通常会重点讲下自己的股票和现金仓位。
为了让大家心里有数,咱们每周发车的文章进一步完善。除了定投力度,还会提醒合理的仓位。
去年4月,咱们把仓位加到9.5成仓,接近满仓。所谓9.5成仓,就是100万资金,95万都应该配置到股票或偏股基金。
5、6月份一波反弹后,咱们建议把仓位降到7~7.5成。定投力度降到中额的1.4万。
而随着股市的再次下跌,10月份又出现了明确的低点,重新建议把仓位拉回到9成甚至更高。定投力度提升到大额的2.2万。
现在来讲,我的建议是保持8~8.5成的仓位。虽然市场有所反弹,但还是在一个底部区域。
如果你的仓位低于这个数,完全应该继续买入,不要纠结,更不要有锚定心理。
千万不要说股价涨上来了,感觉现在买就亏了。
查理·芒格说过:锚定效应危害最大。人的思维一旦锚定,就容易得出荒谬的结论。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应该锚定的是价值,而不是历史股价。换言之,价值投资者要忽略过去的股价表现,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当前股价的关系进行决策。
这是我想说第一点。
第二,2023年会再次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吗?
除去那些突发的、难以预知的黑天鹅事件。现在最大的灰犀牛就是全球进入衰退周期。
下图是全球主要国家(除中国)的PMI。这个值在红线以下就表明经济体大概率进入衰退周期。
很显然,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以大漂亮国为主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了衰退周期。
虽然中国的经济周期要提前一些,是从衰退走向复苏。但是难免会受到全球衰退周期的影响。
所以,全球衰退力度要是超出预期,有可能对A股形成一定的利空。
先别激动,因为一旦到了那种地步,美联储又会下场降息放水救市的,反而利好股市。所以这种机会可能转瞬即逝,也可能压根就不会出现。
至于有些朋友问的,还能回到3000点吗?
这个问题就好像,还能找回那个单纯的、刻苦铭心的初恋女友吗?
一切皆有可能,但有些事发生的概率实在太小了。现在应该换我问你:
当初为什么不珍惜?
以及,现在为什么不珍惜枕边人?
。。。。。。
特斯拉大降价,去年中model3 27.99万,现在22.99万,降了5万。
每次特斯拉降价,就能看到一帮人在那吹,说什么特斯拉利润厚,随便降价,把国产车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资本市场是诚实的,特斯拉今晚盘前暴跌7%。卖不出就是卖不出去,财报和股价骗不了人,有些人真的是跪着站不起来了。
关键是,要是一个中国品牌手机或汽车利润厚,他们会怒喷割韭菜。换成西方品牌,他们却吹利润厚。一如既往的双标。
要放在两年前,买电动车,我会优先考虑特斯拉,其他的也就看看。现在买电动车,特斯拉也仅仅是选项之一。产品力真的下降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