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唐文豪刘禹锡,字梦得,号庐山人,诗文俱佳,尤以哲思深邃著称。其名作《陋室铭》不过寥寥81字,却以骈文铺陈,借陋室明志,揭示人生至简至真之理。文中既不慕朱门广厦,亦不羡金玉满堂,唯以德行为重,心性为尊,千载读来仍觉振聋发聩。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0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释义】:山未必因高耸而闻名,有仙人栖居便成胜境;水未必因深邃而称奇,有蛟龙潜藏方显灵秀。
此言破除世人以形论物的执念,揭示精神境界方为根本。人生在世,莫困于外物虚名,若能修身立德,纵居陋室亦可成一方净土,心怀高远自能超然物外。

0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释义】:此屋虽简陋,却因主人德行高洁而满室芬芳。
刘禹锡被贬和州时,身居斗室而泰然自若,恰似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句道破人生真谛:境遇高低不在居所华陋,而在心境澄明。心有丘壑,则蓬荜生辉;德若兰芝,则陋室可传馨。

0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释义】:往来宾客皆饱学之士,谈笑之间无市井庸俗之徒。
刘禹锡以文会友,择善而交,彰显文人风骨。世人常为利益攀附权贵,他却宁与寒士论道,不向朱门折腰。此句暗含处世智慧:交友贵在志同道合,而非趋炎附势,精神契合方为至交。

0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释义】:没有靡靡之音扰乱心神,亦无官场文书劳损形骸。
此句直指世俗纷扰之弊:声色犬马令人心志颓靡,功名利禄使人身心俱疲。刘禹锡以简朴生活自守,摒弃浮华喧嚣,恰如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脱,以清净养性,以淡泊明志。

05
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义】:结尾引孔子之言,反问“陋室何陋”,如黄钟大吕,震醒世人。
当年孔子欲居九夷,弟子嫌其鄙陋,孔子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刘禹锡借此典故,将个人境遇升华为文化精神的传承。陋室不陋,因君子之德可化腐朽为神奇;人生境界,终以心性高下为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