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变“仇人”就在一瞬间!在美国禁令下第一个跳出来“切割”华为、还扣押了7亿物资的伟创力,当初的“忠心”换来了什么?
如今的境况,怕是连肠子都悔青了!
信息来源:《美国代工巨头伟创力与华为撕破脸:扣押其巨额物资》,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7月25日。
曾助华为腾飞,伟创力为何“翻脸”断供?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00年。那时候的华为,还是一家正在奋力向上爬的科技公司,急需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就在这时,来自美国硅谷的电子制造服务商——伟创力,敏锐地看到了华为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迅速达成了合作,由此开启了之后将近二十年的携手同行。
伟创力凭借它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成为了华为网络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产品线背后重要的生产力量。
可以说,华为早期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伟创力提供的坚实制造基础。这段长期的合作,也深深烙印在了两家公司各自的发展史册上。
合作的最初阶段,毫无疑问是双赢的。伟创力获得了华为这个大客户带来的稳定订单和可观收入。而华为则依靠伟创力的生产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其在全球市场攻城拔寨、打响品牌知名度铺平了道路。
然而,这种看似牢固的合作关系,其实底下也藏着不小的风险。
对伟创力来说,过度依赖单一一个大客户,就像把很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外部环境刮起风浪,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显得很脆弱。
而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日趋紧张,摩擦不断升级。美国政府突然采取行动,将华为公司列入了所谓的“实体清单”。
这一纸禁令,意味着美国公司被限制与华为进行业务往来,直接给伟创力和华为之间的合作关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伟创力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迅速,但接下来的动作却异常强硬,甚至有点超出了正常商业操作的范畴。
他们立刻切断了和华为的所有合作,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还直接扣下了华为放在它全球各地工厂里的大批物资和设备,总价值高达7亿人民币。
这批被扣的货,细分一下,包括华为放在珠海工厂的大约4个亿,以及海外工厂的3个亿左右。里面不光有手机零部件,还有像5G基站核心芯片这样的关键物料,这一下子对华为的正常生产和市场供应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这里得特别说明一下,这批物资是按EMS模式(电子制造服务)来的。简单说,就是货的所有权是华为的,伟创力作为代工厂,只负责加工和临时保管。
所以,伟创力这种扣押行为,明摆着是违反了双方合同约定,也是对基本商业规则的一种挑战,说不过去。
面对伟创力这种近乎“背叛”的行为,华为迅速做出了反应。
昔日伙伴伟创力,为何对华为下狠手?
一开始,华为还尝试着跟伟创力反复沟通,希望能坐下来好好谈,把问题解决了。但据说伟创力那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态度变来变去,显得没什么诚意。
眼看协商这条路走不通,华为不再犹豫,果断采取了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他们一方面向珠海当地政府部门举报了伟创力的违规操作,另一方面也向珠海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要求伟创力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这步棋走得干脆利落,也表明了华为绝不退让的决心。
同时,华为也没闲着,迅速对自己的供应链进行了调整。既然伟创力这边靠不住了,那就找新的合作伙伴。
像富士康、比亚迪这些有实力、信誉好的大厂,很快就接手了伟创力原来的份额,确保了华为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没有出现大的中断。这次调整,对华为来说,生产反而可能更加稳固了。
不可否认,美国政府那张“实体清单”,是引爆这次事件的关键外部因素。但让人有点费解的是,伟创力对这个禁令的理解和执行,似乎有点过于严苛,甚至可以说是反应过度了。
要知道,禁令发布后,美国政府其实还给了一个90天的缓冲期,允许企业完成和华为之间已经签好的订单。
可伟创力好像并没打算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它的行动比美国政府的要求还要快、还要彻底,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华为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快速调整能力,包括在自研方面的加速。这很快就让伟创力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失去华为后的多米诺效应
丢掉华为这个大客户,对伟创力来说,后果是立竿见影的,而且非常严重。
要知道,华为每年给伟创力下的单子,价值高达25亿美元,这笔钱之前可是伟创力收入里相当重要的一块。一下子没了这块大蛋糕,伟创力的业绩就掉下来了,日子变得非常难过。
为了活下去,伟创力只能断臂求生,开始大规模裁员,关厂的关厂,卖厂的卖厂。像以前给华为代工手机、平板的长沙、天津工厂,要么停产,要么就转手了。
就连它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珠海那个南方工业园,最后也只能以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3.68亿人民币)卖给了领益智造这家公司。
但比账面损失更要命的是,伟创力在业内的名声算是砸了。之前扣押华为物资那事,做得太不地道,让很多同行和潜在客户都看在眼里,心里有了疙瘩。
结果就是,信任没了,口碑差了,愿意跟它合作的伙伴越来越少,电子代工这条路越走越窄。简单说,伟创力因为自己的选择,把生意越做越难了。
就在伟创力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时候,华为这边的景象却完全不同,形成了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
面对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华为非但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坚定了搞自主研发的决心。同时,他们快速调整策略,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搞起了多元化的供应链,成功稳住了阵脚,渡过了难关。
当然,华为的这段经历,也给国内乃至全球的其他企业提了个醒,让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有多么重要。
笔者认为
伟创力和华为这段从紧密合作到最终分道扬镳的经历,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它活生生地展示了,在商业世界里,短视和投机取巧最终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伟创力自己的衰落就是明证。
而另一边,华为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硬是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闯出了一条生路,实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