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由此可见在人与人的交往、相处中,“信任”二字有多重要!而在毛主席晚年时期,诸多信任之人,却唯独开国少将李德生的仕途晋升最快。于1970年4月之时,李德生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一职,而在他之前的三任分别为罗荣桓元帅、开国大将谭政,以及开国上将肖华。因此,李德生之所以能如此之快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足以可见毛主席对他有多么信任与器重。
而自数百位能战善战、文韬武略的开国少将中,为何李德生就能脱颖而出、一骑绝尘,其实这一切都跟他的特殊、且传奇的革命经历有关。
据史料显示,李德生将军乃是河南新县人,出生于1916年的一个贫苦家庭。据悉当年从新县走出的开国将军众多,而世人皆知、赫赫有名的许世友等人正是出于此地,而李德生更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于1928年6月之时,红军队伍到了李德生的家乡新县。当时李德生刚满12岁,热血报国的他毅然报名参加童子团,负责给红军送行、带路。
1932年的2月之时,16岁的李德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每次战斗时,李德生总是第一个冲锋陷阵在前,为我军战斗立下了很多功劳。
于1935年的6月之时,由于受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李德生亦是被撤职、开除党籍。直到次年之时,李德生才被批准重新入党。到1946年之时,组织终于撤销对他的处分。在此期间,李德生自我反省、毫无怨言,坚定不移地跟着党的脚步前行。
在抗战时期,李德生被任命为太行山军区的第二分区第30团团长一职。1942年5月之时,丧心病狂的25000名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当时李德生临危受命,率2000多名战士进行反击,同来势汹汹的日军打游击战。在他的指挥、带领下,最后终于成功掩护八路军总部、以及后方机关得以顺利突围出去。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渐独当一面的李德生更是屡立战功。那时候他是王近山麾下的第17旅旅长,而且还参加了历史上的“淮海战役”等等。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率部在“上甘岭战役”打了震惊世界的漂亮一仗。当时李德生担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的师长一职,亲自上前线指挥部队大战30天,以灵活的指挥将嚣张跋扈的敌人一次次打得溃不成军,最终为我军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大胜利。而李德生亦是因此战功被晋升为第12军军长,此后更是深得战士们的敬重。
战争结束后,李德生就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训练部队上。而他提倡的“郭兴福教学法”,更是得到了很多领导的支持、好评,之后还在全军得到推广、实践,而毛主席正是从此时开始记住“李德生”的名字。
在1968年的年会上,毛主席特意点名李德生,说要见一见他。当时毛主席很是欣赏地说道:“李德生同志,很有军人气质!”
随后,毛主席问了他的年龄等等一些问题。不久后,李德生被组织委以重任,于九大会议时被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于1970年4月之时,深受组织重用的李德生,被组织调任为总政治部主任。在此前,林彪曾推荐黄永胜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
然而毛主席考虑到四野出身的将领任职太过,很容易形成“山头主义”,于是就提拔李德生担任辞职。然而,上任后的李德生遭受了排挤。
那时候设有“军委办事组”,黄永胜担任小组长,组员为李作鹏、叶群、吴法宪等人,而李作鹏也算其中一个。不过由于他被排挤在外,因此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信息,大部分都绕开了,他所说的话。提的意见,几乎毫无作用。
因此当“林彪坠机身亡”事件发生后,李德生非常自责,他认为自己身为总政治部主任,却在事先没有察觉异常情况,因此深觉愧对毛主席和组织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