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俄领导人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会晤,确定两国进一步发展战略协作关系,强化多项领域的合作。到了5月,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率领两名副总理在内的庞大代表团,先后到访中国上海和北京,与中方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米舒斯京结束访华行程回国后,俄罗斯塔斯社又表示,中方已经向俄总统普京发出访问邀请,后者已经接受。预计在今年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普京会作为主宾出席。
不过外界也注意到,虽然中俄关系持续升级,但俄罗斯一直想要达成的重要能源合作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还是没有签署正式合同。英国《金融时报》称,虽然米舒斯京亲自出马,但还是没能与中方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相关的协议,原因是双方在天然气价格上依然有分歧。英媒还炒作称,现在俄罗斯面临西方全面围堵,处境很艰难,中国想利用这个情况,把谈判时间延长,从而获得一个更优惠的价格。
当然,英媒的说法完全是他们主观臆断,没有得到任何中俄官方的证实。不过,鉴于米舒斯京一到中国就承诺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但中俄还是没有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方面的协议,颇有种“中国要的承诺,俄罗斯已经给了,俄方想要的合同,中方却不签”的意思。
不过结合实际情况看,英美的看法显然不准确。
俗话说“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在两国合作中,磋商有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对俄罗斯而言,他们自然对“西伯利亚2号”管道项目非常重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最大能源客户欧盟积极响应美国举措,在一年多的时间出台了多达11轮对俄制裁,使得俄欧经贸关系基本断绝。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世界能源进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成为俄罗斯填补能源贸易缺口最好的对象。
对中国而言,自身消费的天然气有约一半需要进口,其中最大供应方是澳大利亚。然而在近些年,澳大利亚成为美国“遏华政策”的急先锋,不配合美方处处针对、打压中国。虽然澳大利亚新政府上台后,让中澳关系有了缓和的迹象,但中方依然需要大力发展“能源进口多元化”,因此开始转向俄罗斯天然气。在2014年,中俄就签下30年天然气供应大单,并在2019年建成第一条中俄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1号”。
可以看到,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对中俄是双赢的合作。不过作为一个长久性多边合作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协议时间会很长。从此前中俄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看,“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合同执行时间也会长达数十年。在这种长期合作中,价格的影响反而会降低,双方完全能在项目开工后再商定价格。
实际上,俄罗斯《观点报》此前就发表文章,提到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情况,表示这项中俄能源合作项目预计在2024年动工,最终合同还未签署。文章还提到,管道的前期勘测和规划设计已经接近完成。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也表示,希望在今年之内,跟中方签署合同。
可以看到,“西伯利亚力量2号”能源项目实际上已经敲定。英国媒体称“中俄因为价格分歧推迟项目”,完全是刻意为之的说法。对西方国家而言,唱衰中俄合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不过,俄罗斯确实迫切希望尽快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协议,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俄罗斯能源收入问题,还意味着西伯利亚油田产能恢复出口。此前,西伯利亚油田主要供应方是欧洲,每年供应量约1000亿立方米。现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转向中国,虽然西伯利亚油田的供气量会下降一半,但对俄罗斯而言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总比没有好。
此外,俄罗斯在经贸合作中,依然有“地缘政治捆绑商业”的思维定势。在去年7月,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向《金融时报》透露,中俄会在2024年开通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即“西伯利亚力量2号”,预计将在2030年投入使用。
中俄联合建设的油气管道,宣布这个消息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蒙古国这个第三方。事实上,外界一直就有疑惑:为什么中俄可以修建直通的油气管道,为何要经过蒙古国?
这个情况,就要提到中、俄、蒙三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情况。蒙古国地处中俄之间,却提出了一个所谓的“第三邻国”治国方略,想要寻求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强化关系,但什么实际收益都没有拿到。俄罗斯正在大力推动战略东转,显然不能让蒙古国向西方靠拢,这会让自己“背部受敌”,因此选择让“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过境蒙古国境内,稳固俄蒙关系。
对蒙古国而言,他们2022年全国GDP总量仅为157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GDP总量约为3000亿美元。蒙古国全国的GDP总量,甚至比不上中国内蒙古一个县旗。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让“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过境蒙古国,就是给后者一个“躺着赚钱”的机会。对这个情况,蒙古国自然满口答应,也明白只有跟着两大邻国,才能获得更多的实惠。
对中国而言,虽然“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过境蒙古国,会多出一笔费用,但能让蒙古国不倒向西方,意识到自身发展离不开中俄,积极推动中俄全方位合作,也是非常好的事。
综上所述,虽然中俄以及蒙古国会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中,进行一些费时费力的沟通,但情况已经很稳定了。在消除沟通中的分歧后,中俄将全力推动能源合作项目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