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透支品牌,电动化难以推进,本田还剩多少时间?

辣妹说科技 2025-02-19 18:46:35

2025年刚开年,本田在中国的销量数据再次引发关注。1月终端销量仅68,890辆,同比暴跌31.7%,广汽本田更是遭遇“腰斩”,单月销量15,123辆,同比下滑57.1%。这一表现不仅延续了本田自2023年以来的颓势(2023年全年销量123.4万辆,同比跌10.1%;2024年销量85.2万辆,同比再降30.9%),也暴露了这家日系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多重困境。

主力车型独木难支,中低端市场全面溃败目前本田的销量高度依赖CR-V、雅阁、皓影和思域四款车型。2024年,这四款车合计贡献54.1万辆,占总销量的63.5%。其中CR-V以17.1万辆的成绩成为“销量王”,但对比2020年巅峰时期的25万辆,竞争力已明显下滑。更严峻的是,其他车型几乎全线失守:英仕派、奥德赛等年销量不足4万辆,部分车型甚至低于2万辆。即便是曾经的“神车”雅阁,2025年1月销量同比暴跌40.9%,被丰田凯美瑞甩开近三倍差距。

问题根源在于产品力与市场需求的错位。本田引以为傲的混动技术虽先进,但插电混动布局迟缓,纯电车型市场存在感薄弱。与此同时,国产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用料和成本控制上形成碾压优势。以比亚迪为例,其2025年1月销量同比增长超40%,仅一款秦PLUS的月销量就接近本田全系。

价格战透支品牌,电动化转型步履蹒跚为挽救销量,本田近年来频繁降价。雅阁终端优惠超6万元,CR-V部分车型降价5万元。短期来看,这一策略确实刺激了部分销量,但长期代价高昂:品牌溢价能力受损,消费者对“本田=高性价比燃油车”的认知固化,反而阻碍了新能源转型。

转型动作上,本田并非没有投入。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建成年产12万辆的新能源工厂,号称“投产即零碳”,并计划2027年前推出10款纯电车型。然而,目前已知的烨S7、烨P7等新车缺乏鲜明技术标签,定价也未展现竞争力。反观国产阵营,比亚迪已实现10-30万元全价位覆盖,华为智驾方案更是将智能化门槛推至新高度。

市场洗牌加速,本田还剩多少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CR10(前十品牌)市占率已达60%,比亚迪、吉利等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持续挤压合资品牌空间。本田的困境并非个案,日系三强中,日产、丰田同样面临销量下滑,但本田的跌幅最为剧烈。

从“买发动机送车”到“降价也难卖”,本田的遭遇折射出合资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集体焦虑。当国产车型用8155芯片、全域800V高压平台和城市NOA重新定义汽车时,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神话正在褪色。或许正如网友所言:“不是本田不够努力,而是中国市场进化得太快。”

0 阅读:1

辣妹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