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炳灶代表建议放宽禁限摩加快取消不合理一刀切措施,释放消费力

老傅谈事 2025-03-04 19:00:36

文章内容摘要:葛炳灶代表建议:放宽禁限摩加快取消不合理一刀切措施,释放千亿消费潜力。

引言:禁限摩政策背后的“矛盾与机遇”

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中,摩托车曾是“灵活高效”的代名词,但禁限摩政策却让这一交通工具长期陷入争议。全国人大代表、今飞集团董事长葛炳灶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提出重磅建议:“加快取消不合理的一刀切式禁限摩措施,释放超千亿消费潜力”。这一提案不仅关乎4亿摩托车、电动车用户的出行权益,更与产业经济、城市管理乃至消费升级息息相关。

一、禁限摩政策:为何“一刀切”不得人心?

1. 民众出行需求被忽视

当前全国摩托车、电动车保有量约4亿辆,禁限政策导致大量依赖摩托车谋生的外卖员、快递员群体及普通市民出行受阻。例如,外卖配送效率直接关系收入,而摩托车的高效灵活性是汽车无法替代的。

2. 产业经济与消费潜力被压制

摩托车产业链涵盖制造、销售、服配、摩旅等多个领域,年产值超3000亿元,但禁限政策导致行业长期困于低端市场,难以与国际品牌竞争。葛炳灶指出,若放宽政策,仅城市摩托车市场即可新增200万辆需求,带动直接消费500亿元及周边消费500亿元。

3. 环保与技术进步未获认可

禁限摩常以“环保”为名,但现代摩托车技术已大幅降低污染,电动摩托车更是绿色出行的代表。一刀切政策无视技术进步,阻碍低碳交通发展。

二、葛炳灶建议的核心:科学管理取代“一禁了之”

1. 取消不合理限制,释放消费活力

报废年限调整:非营运摩托车报废年限与汽车一致(目前多为13年),减少资源浪费。

限量上牌试点:通过配额管理平衡交通压力,例如部分城市可试行“限量上牌+专用道规划”。

2. 完善行业规范,推动转型升级

驾照分级制度:按排量分级考取驾照,提升驾驶安全。

差异化保险与牌照:对营运摩托车核发专用牌照,电动摩托车实施差异化管理。

3. 政策扶持与产业联动

换购补贴:鼓励高污染老旧车辆淘汰,推广新能源摩托车。

激活摩旅经济:开发摩托车旅游线路,带动周边消费。

三、解禁后的“蝴蝶效应”:千亿市场如何撬动?

1. 消费端:从代步工具到生活方式

年轻群体对中大排量摩托车的热衷,催生了“摩旅文化”“机车改装”等新消费场景。若政策松绑,个性化改装、高端摩托车市场将迎来爆发。

2. 产业端: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

今飞集团等企业已通过智能化生产提升竞争力,若国内市场扩容,中国摩托车企业有望打破低端标签,抢占全球高端市场。

3. 城市交通:多元互补缓解拥堵

摩托车占用道路资源仅为汽车的1/3,合理规划专用道可减少与汽车抢道矛盾,提升通行效率。

四、争议与挑战:如何避免“一放就乱”?

1. 安全与秩序管理

部分市民担忧解禁后事故率上升。对此,葛炳灶强调需配套严格执法,例如严查无证驾驶、超速及不戴头盔行为。

2. 因地制宜的渐进式改革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政策调整需“尊重客观规律,避免急就章”,例如先行在三四线城市试点,再向一二线城市推广。

0 阅读:0

老傅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