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经深陷中国战区,为何还敢攻击美国和东南亚?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2-10-14 11:16:57

八十一年前,在十二月七号的早晨,几百架日本帝国海军飞机从六艘航空母舰出动。他们的飞行路径是往南向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设施、机场、和军舰移动。装备着特殊改造的九一式鱼雷,日本九七式舰上攻击机攻击了美军的舰队,九九式舰上轰炸机轰炸着陆地上的既定目标……在整个奇袭当中,零式舰上战斗机提供空中掩护和扫射目标,这就是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而在同一天,日军对菲律宾的美军也展开了行动,日本大举入侵泰国,并登陆了英属马来亚。太平洋战争开始了。

在半年内,日本从印度洋到太平洋制造出几千英里的巨大外线防守。为了稳固了这战线,日本准备坚守阵地,试图逼迫同盟国谈判和平,让世界承认日本的收获。但日本高层领导小看了同盟国的战斗意志,同时高看了自己的资源和人力限制。日本为了完成横推亚洲的行动,只能过度地扩张日军。这一过度扩张,让他们的战线变得极为脆弱。这十分有利于盟军。

日本为什么在深陷中国战局的同时,还敢攻击美国,并入侵东南亚呢?

这几乎是与整个世界为敌,他们是疯了吗?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日本这一系列的攻击计划,会觉得日本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但是如果时间回到1941年,我们去看看日本人当时的逻辑,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是有非常充足的道理多线作战的。

过程

一九四一年的七月,美国、英国、和荷兰同步冻结了日本所有的商业资产。

同盟国虽然做法强硬,其实也被日本对中国的持续侵略,和入侵法属印度的疯狂行为给吓到了。

华盛顿和伦敦都希望透过封锁日本本岛的关键原材料进口,来逼迫东京在扩张势力上的退步。但对日本高层领导来说,服从于压力和遏制,会阻挡日本命中注定的崛起,这是不可设想的,也是绝不可能的。

日本,身为岛国,深受资源短缺的限制。进入战争时,国家石油需求中,有百分之八十八,需要进口,并完全依赖原材料进口,来维持其工业基础。日本无法达成自给自足,也不愿投降,日本别无选择,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用武力夺取他们迫切需要的资源。

对日本利益特别重要的是石油丰富的荷兰东印度群岛(现代印尼),和英属马来亚的橡胶种植园,英属马来亚不仅有橡胶种植园,还有着锡矿!推向东南亚的另一好处是:切断从现代缅甸到我国云南省的滇缅公路。而这关键的通道,长期以来都支援了我国的抗日战争。

若掌控了东南亚,日本将再不受欧美钳制!

可是日本的这一战略还面对着巨大的约束。最大的限制是日本相较于大部分同盟国,尤其是对于美国这些工业强国来说,日本的工业规模实在太小了!

这是正是日本许多在美英留学的海军军官所了解的。这些留学生中,最著名的,就是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身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他十分了解日本的弱点,他担心给予足够时间,美国会聚集资源,创造出能粉碎日本的压倒性力量。在这限制面前,日本最高层已经推算出,他们无法与美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日本第二劣势是缺乏立即可用的军事资源。

日本的大部分军队已经深深地陷入了中国战区的泥潭,虽然日本海军却避免了完全深陷于中日战争,但日本能动用的精锐部队,其实已经不多。而且东京还需要在伪满洲维持庞大的关东军,来与苏联军队对冲,并入侵西伯利亚。当然,这一切的构想,都是在德国成功攻入莫斯科的情况下。

这些限制让日本51个师团当中,只有11个师团能出战太平洋。这也代表了日本的战略比平常更重度依赖海军。

可这在当时,都是日本最高层才能知道的详细情况,盟军是不知道的!

结果是日本的战略成功!日本的一系列“疯狂”行为,在初期确实给了同盟国的巨大惊吓。这也给了日本在海上和空中的优势,让日本可以迅速夺取战略目标,并在同盟国反击之前,制造出高度防守的坚固外围,以保护日本本岛和新获得的海外资源。日本随后便可以,以这强大的防卫线来,说服盟军承认其战利品,并要求和平。

亚洲的沦陷

日本征服亚洲和后来的太平洋战役,在一开始都是个大成功。日本的实力被一再低估,哪怕是寡不敌众,纪律严明和训练有素的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接连打败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的部队。

日本扩展的领土是巨大的!

珍珠港袭击六个月后,日本帝国的控制区域,从北边的伪满洲国及南边纽几内亚里的欧文斯坦利山脉。在西边,日本从印度的阿萨姆邦边境延续到南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

这一辉煌的战果,让日本整个沸腾了!他们的军司令甚至讨论着要不要入侵澳洲,但由于军队深陷中国战局,而不得不放弃了入侵澳洲的计划。那时的东京几乎没有力量保护新夺取的庞大领土,再也没有余力来再次扩张了,只能固守消化。

到了1942年的六月一号,同盟国身陷混乱,而日本拥有几个关键优势。日本拥有了呼吸空间,用以加强新占据的领土,制造强大的防御。并且,不像他的对手,日本海军基本上是完好的。理论上,日本能在外围上站稳,并在需要的时候派遣海军支援或攻击已耗尽的美国舰队。

只要日本海军维持称霸,他可以持续对抗联合的盟国海军,继续化解同盟国的任何进攻战略。但此时的日本有两个主要问题。美国已经开始为军事准备动员,开始发挥其巨大的工业能力。日本的造船业,根本无法跟上美国的速度。而任何有意义的海战战败,都会让日本失去关键的主动优势。

同时,日本陆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正深陷于各大战场,这就是过度扩张的恶果显现。

帝国瓦解

日本虽然在战争初期,一度打破了盟军的封锁,但过度扩张也最终导致日本野心的破灭。在1942年六月的初期,日本在中途岛海战失去了四艘航空母舰和随行的精英机组。日本虽然依然拥有庞大的舰队与航母,但失去了主动优势,他们已无法像之前一样,获得进攻节奏与战争主动权。

随着这一转变,美国舰队和两栖作战部队开始转守为攻。因为外围线的长度,日本军队分散在广泛的战线上。他们无法得知盟军将在哪里出击,更无法集合足够的力量。因此,日本总是处于数量的劣势。他们只能被动防御,被动地往盟军的出击点派遣海军抵挡。但被动防御,更是需要时间,而且更耗消有限的石油储备,当日本的石油储备得不到补充的时候,败亡就在眼前!

拥有着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全力发挥,美国在不同地点接连打败日本,此时的美国开始使用跳岛战术。这一战略彻底瓦解了日本的防御,因为盟军能够肆无忌惮地隔离和通过日本强化的据点和岛屿,日本的防御圈变得形同虚设!

在瓜岛战役中的菲律宾海海战,盟军彻底夺取了制海权。日本海军虽然仍在负隅顽抗,但在1944年六月,形势已经不可逆转。通过跳岛战术和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等新武器,同盟国完全占领了上风。

回头看日本帝国的灭亡,在盟军显示出打持久战的决心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两方工业水平和军事能力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光是GDP,美国在珍珠港时就已是日本的五倍。就算日本在中途岛海战取胜,也不过是推迟灭亡时间而已。不能像盟军一样,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实力,能够承受多场惨败,而依然能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日本在关键海战中,只要战败一次,就会暴露出他过度扩张的固有弱点。

简单来说,盟军可以失败无数次,日本一次都输不起!

所谓的日本帝国,成也战争,败也战争,他疯狂地多线侵略,不过是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许日本在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失败……

(完)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