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教员方方,与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之间,隔着楚河汉界

杨戬看电影 2020-04-16 21:32:24

反面教员方方,与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之间,隔着楚河汉界

方方的日记里面,几乎全是伤痕叙事,无助、忧伤、愤懑、失落,再加上道听途说和肆意想象,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方方日记,并非独立的个人观察,也不是新闻调查,更不是材料梳理,而是选取各种文学体裁的便利之处,为其所用。名为日记可以推卸责任,居家隔离只能言言碎语。方方又没有和池莉、李修文等同城、同行一样走上街头做志愿者。

日记最初的书写,当然有其正面性,那个时候,湖北和武汉的表现确实很慌乱,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甚至死于非命。最初的方方日记,是财新网的约稿,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然而,当武汉和湖北讯速进入抗疫的正规模式,封城之后半个月就迎来疫情的拐点。方方日记却没有情绪的拐点,依然在那条暗黑的文字世界里一路狂奔,直到成为反华势力的帮凶。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宣传文案,显然是将武汉钉为新冠疫情发源地,充斥着太多错误和扭曲的方方日记也成为一份所谓的“历史的文献”。

别有用心的西方人,正在不顾一切的甩锅。方方的文字,毫无疑问就是寄刀。如同光速一般完成的外文版,就将是某些一直坚定不移的西方国家、组织和个人,砸向中国人、海外华侨、画外华人甚至亚裔的石头、匕首和炸弹。有些人早就叫嚣让中国赔款,已经有华人在海外遇袭。而在这次疫情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中日韩,他们其实都被西方人统称为“中国人”,所谓中国佬是也。

在绝大多数白人和黑人的眼中,他们不可能有效区分亚裔的不同,事实上他们从来也不觉得有区分的必要。亚裔在海外的社交距离,已经开始被改变,他们的美好生活注定会有扰动。方方坦然决议在海外出版日记,她自己对很多人批评其政治立场时,竟然认为一本书亡不了国。她内心里还是自视甚高嘛,日记竟然有些倾国倾城的分量了。这种噎人式的回怼,方方的狡辩只能说明她对待自己太过宽松,自己的暗黑描写怎么都成,然而,我们必须批判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不义之举。

方方文字的暗黑风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有种说法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当然未必正确,因为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大书法家,却是败类,比如说秦桧、蔡京和严嵩。字如其人有诸多的反例。相对来说,文风距离作者本人的精神状态靠谱一些。

就拿方方来说,她的小说创作,在普通的读者这边最为著名的是《万箭穿心》,个人感觉最丧的则是《涂志强的个人忧伤》。至于为民国、旧中国招魂的《武昌城》和《软埋》,其实读到的人并不多,那两部只是圈子里的风波,即便《软埋》有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只有极少数读者看到过,尤其是长篇小说《软埋》,最初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那是一部反人民的小说,可以说是相当之滑稽和反讽。

《万箭穿心》和《涂自强的个人忧伤》,这两篇小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作者方方表达出太浓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态度。主人公无论善男还是信女,身处于日常的生活状态,还是扎根于现实的时代之中,但是他们的命运却身不由己,被偶然而注定的所邪祟力量所束缚所困。从青春少女到中年妇女,从家境惨淡的小青年儿到毕业即事业的社畜分子,他们在社会上的折腾,都是无谓的、多余的,多么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都是白费。

方方式同情,是怪异的,谈不上多同情他们,更多的是用笔非常细致的刻画他们悲催的遭遇。很难说这不是方方在现实生活中的视野和立场——那就是如果一个人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那么似乎他就注定与幸福的美好的生活远离。他们看着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们也试图拥抱这个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却生硬地拒绝了李宝莉和涂自强。在方方的笔下,社会赠予他们善良的代价。最终就是要么黯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要么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闹市中被万箭穿心。

无论是活下来但无限忧伤的中年妇女李宝莉,还是人生刚刚开始就已经彻底结束的涂自强,读者当然非常可怜他们的人生,但是却无法告诉他们咱们去一条可行的新路,因为在方方的小说中,他们人生之路都是断头路,都被堵死,都是死胡同,正如方方最近为武汉所写的日记。

我不知道方方的心胸为什么如此,我也不敢说小说一定就是作者的真实的心理状态。然而,方方这两部当代背景的小说,却实在是让人累觉不爱。必须承认方方在文学修辞上,在叙述技巧上,还是相当出色的。然而正是这种出色,让她的这两个故事实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是悲观的,是负面的,是无助于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方方所谓的武汉日记也是如此。

当然。我们必须也坦白,确切的了解到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方方是方方,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方方用笔触构成的,她眼中的世界与现实,几乎就是平行时空。方方一直致力于描写灰色人生,她的小说中也向来多有诛心之论。简单地说,方方与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之间,隔着楚河汉界,她最多就是个反面教员。

0 阅读:0

杨戬看电影

简介:与杨戬一起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