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风云变幻,总让打工人防不胜防。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职场 “离奇案”,绝对能颠覆你对求职风险的认知,各位打工人可得擦亮眼睛,仔细瞧好了!
故事的主角谢先生,一位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原本在当地一家国企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2022 年 7 月,一则哈尔滨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城投)的公开招聘启事,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他原本平静的职场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怀揣着对更广阔职业发展空间的向往,谢先生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
面试环节颇为顺利,然而,最初分配给他的岗位与他的职业期望相差甚远,谢先生果断选择了拒绝。但命运似乎在此处拐了个弯,城投方面很快再次与他取得联系,表示可以将他调配至集团综合办公室。这个橄榄枝极具吸引力,谢先生欣然应允,满心期待着开启新的职业篇章。
2022 年 7 月末,谢先生正式踏入城投集团,投身文秘岗位的试岗工作。按照既定计划,11 月试岗期满,若表现合格即可顺利入职。但谁也没料到,国企改革的浪潮汹涌袭来,人事部门突如其来的通知,瞬间打破了谢先生的美好憧憬。由于人事编制冻结,劳动合同的签订不得不暂缓,工资发放也随之陷入停滞。这一 “暂缓”,就像将谢先生的职场进程强行按下了暂停键,他只能在无尽的等待中,默默坚守着那份不确定的未来。
2023 年 7 月,哈尔滨市国有企业迎来大规模整合重组,城投摇身一变,成为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城发投)的二级单位。谢先生也随之被调配至城发投办公室,继续从事文秘工作。城发投内部的竞聘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身边的同事们纷纷凭借竞聘成功 “落位”,而谢先生却因始终未签订劳动合同,只能无奈地被排除在外,继续在等待的深渊中徘徊,苦苦期盼着领导承诺的入职曙光。
多次拖延 —— 劳务合同引发的权益保卫战时间悄然来到 2024 年下半年,眼见着城发投及下属单位的岗位都已尘埃落定,谢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再次主动与城发投人事部门展开沟通。得到的答复是,待 “人事解封” 后,会将他安排至城投。这本该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谢先生沉重一击。
9 月,当谢先生满心欢喜地接到城投签订合同的通知时,却发现对方提供的竟是一份劳务合同。这与他应聘时所期望的正式劳动合同可谓天壤之别,一旦签订,他的身份将沦为临时工,诸多权益将大打折扣。谢先生自然坚决予以拒绝。
随后,谢先生与城发投党群人事部副部长杨先生进行了深入协商。杨先生承诺,会将他妥善安排至城投,继续负责文秘工作,并且集团将统一着手解决此类历史遗留问题,相关流程预计于 11 月启动,入职之后便会补发工资。谢先生再次选择相信,满心期待着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然而,11 月如期而至,却并未带来他所期盼的改变,一切依旧如故。在失望与无奈的双重夹击下,谢先生最终被迫选择离开公司,两年的辛勤付出,仿佛瞬间化为泡影。
劳动仲裁 ——“义务帮工” 裁决的迷雾2024 年 11 月底,谢先生为了讨回公道,向哈尔滨市道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期望能裁定与城投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获得应得的工资及相应补偿金。庭审过程中,谢先生呈上了精心准备的工作记录、照片、沟通录音等一系列证据,试图还原事实真相。然而,城投方面却抛出了令人震惊的说法,声称谢先生是在城发投进行 “义务帮工”,与城投并无劳动关系。最终,仲裁委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谢先生的仲裁请求。
这一事件,绝非仅仅是谢先生个人的不幸遭遇,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职场中潜藏的重重风险与漏洞。对于广大打工人而言,入职时务必签订正规书面劳动合同,将各项权益条款白纸黑字明确下来,切不可轻信口头承诺。同时,日常工作中要养成留存各类入职及工作证据的习惯,以备不时之需。希望谢先生能够凭借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讨回属于自己的公道。也衷心期望类似的职场悲剧,永远不要再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屏幕前的你,对于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热烈留言,让我们一同探讨,为职场正义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