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多个城市悄悄干了件大事——公积金贷款年龄门槛放宽了!男性最高能贷到68岁,女性延长到63岁,北京、重庆、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已经执行。这意味着,临近退休的中老年人买房,月供压力最多能降三成!政策背后藏着哪些门道?普通人又能捞到什么实惠?

以前不少中老年购房者卡在年龄线上:眼看要退休,想贷款买房却被“最多贷到65岁”的规定拦住,只能压缩还款时间,导致月供飙升。现在多地直接“解绑”——北京把男性贷款年龄上限从65岁拉到68岁,重庆、哈尔滨同步跟进,郑州更是放出征求意见稿,要把男性年龄上限从65岁提到68岁。
但放宽不等于“无脑放水”。各地都留了“双保险”:第一,年龄天花板卡在男68岁、女63岁;第二,贷款到期日不能超过退休后5年。比如西安规定,女58岁、男63岁退休的职工,贷款最多能到女63岁、男68岁。这么一来,既延长还款时间,又和延迟退休政策“打配合”,确保退休后还有收入覆盖月供。
举个实在例子:北京一对夫妻(男40岁、女45岁)买新房,用旧政策只能贷25年,现在能贷28年。100万贷款按3.1%利率算,月供从5596元降到4832元,每月少掏764块,相当于省出一部手机钱。

有人担心:贷款放到68岁,万一老人中途还不上怎么办?银行其实早有盘算。
第一招:时间换空间。国家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后,北京男性退休年龄已从60岁逐步延到63岁,未来还可能继续调整。打工人多干5年,银行就多5年收月供的保障。
第二招:精准算流水。青岛、江门等地明确,贷款最长不超过30年。银行还会重点查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养老金够不够还月供?子女能不能共同还款?重庆甚至允许“父母+子女”捆绑还款,相当于上了双保险。
第三招:动态盯风险。哈尔滨、昆明等城市在政策里明确:一旦发现借款人还款能力下滑,银行有权提前收贷。西安更狠,直接说“政策调整前签的合同按老规矩办”,避免历史包袱拖累新规。

这次新政看似普惠,实则精准锁定三类群体:
1. 临近退休的置换族:50多岁想换电梯房,原本只能贷10年,现在能拉长到15年,月供从1.2万降到8000;
2. 给子女买房的父母:重庆的“亲情贷”允许父母作为共同借款人,用自己公积金帮孩子减轻压力;
3. 延迟退休的高收入群体:北京某高校教授63岁退休后继续返聘,用新增收入覆盖房贷,相当于把房子当养老金储备。
但要注意两个坑:自由职业者难上车:新政主要惠及公积金连续缴存群体,个体户或灵活就业者还得走商贷;
总利息可能反升:100万贷25年比贷20年多付10万利息,适合现金流紧张但长期收入稳定的人。

这次调整远不止“让老人买房”这么简单,背后藏着三重算盘:
1. 刺激改善型需求:北京、青岛等城市二手房市场活跃,延长贷款年龄能撬动“卖旧买新”的置换链条;
2. 缓解养老焦虑:68岁还能贷款,相当于允许用房产反向抵押,把房子变成“现金流”;
3. 对接国家大战略:延迟退休+长周期房贷,本质上是用“多工作五年”换取“月供安全垫”,把住房消费和人口政策绑在一起。
不过专家也提醒,银行不会无条件放水。西安、郑州等地文件里反复强调“守住风险底线”,未来可能对高龄借款人提高资产证明门槛。
信息来源
本文政策解读综合自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调整借款申请人年龄上限的通知》、重庆市《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文件及《证券日报》2025年4月相关报道,数据分析援引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调研结果。
老少,大小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