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重磅消息:自5月1日起,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从1880元上调至2080元,涨幅达10.64%!这是青海省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一次调整,直接影响全省低收入劳动者、灵活就业群体的“钱袋子”。与此同时,小时工资、病假待遇、失业保险金等多项政策同步优化,为劳动者权益再添保障。

过去,青海省的最低工资标准长期处于全国末位,甚至曾因“倒数第一”引发争议。此次调整后,排名将跃升10个位次,虽然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每月多出的200元,对许多家庭而言,意味着孩子的一箱奶粉、老人一个月的药费,或是房租水电的宽裕周转。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时工资标准从18元涨至20元,涨幅11%。对于餐饮服务员、超市理货员等按小时计薪的劳动者,若每月加班100小时,收入将直接增加200元。一位在西宁打工的保洁阿姨算了一笔账:“以前加班到晚上10点,时薪只够买碗面,现在多挣的钱能给孩子添件新校服了。”

新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加细致:
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的80%(即 1664元/月 ),比旧标准多出 150元 。这意味着,生病卧床的职工不用再为“手停口停”发愁。
试用期工资同步提高,堵住了部分企业“试用期压薪”的漏洞。刚毕业的小张在格尔木一家企业入职,试用期工资从1880元涨到2080元:“终于不用靠借钱熬过前三个月了!”
【失业也有兜底!失业保险金涨至1872元】失业保险金标准随最低工资“水涨船高”,从680提至 1872元 ,涨幅 11.4% 。这笔钱虽不能完全替代工资,但足够覆盖基本生活开销。在西宁某工厂裁员后失业的老李感慨:“以前领的保险金只够交房租,现在还能省点买菜钱,心里踏实多了。”

青海省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提高最低工资不仅是“发钱”,更传递出两大信号:
1. 刺激消费 :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后,更敢花钱,能带动本地餐饮、零售等行业发展,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2. 吸引人才 :过去青海常因工资低留不住人,如今工资水平与甘肃、宁夏等邻省差距缩小,有助于缓解“用工荒”。
【政府决心有多大?】这次调整并非“拍脑袋”决定。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地方政府需综合考量物价、社保缴费、经济发展等因素。青海省近三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 5.3% ,而旧标准已执行超过两年,调整势在必行。一位人社部门负责人透露:“我们调研了300多家企业和5000名劳动者,确保新标准既保障生活,又不让企业负担过重。”

从1880元到2080元,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是无数劳动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正如一位网友留言:“涨的不是工资,是希望!”未来,随着社保政策的持续优化,相信青海的劳动者能更安心地奋斗,更从容地生活。
消息来源: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5年4月24日新闻发布会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