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农村学校老教师,1966年10月出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今年58岁,教龄38年,今年(2024)申报基层副高失败。结果出来后,这位老师并没有伤心气馁,他说,2025年,他要加倍努力,争取获得几个含金高荣誉,明年继续申报!
另一个老教师听说了,劝这位老师说,这么大年纪了,再争这个职称意义不大了:
第一,2024年12月,基层高级就到期了,明年就没有了,普通副高我们这个年龄的根本没有任何希望;
第二,现在养老金并轨了,不再和过去一样,以退休当月工资标准的90%计算,而是以个人缴费多少计算。退休前评上职称,多缴几个月保费,对养老金影响并不大,何必再劳神费力争那个职称呢?
对于1966年出生的老教师不放弃评职称这件事,笔者很是赞成。
首先,人有追求,生活才有意义。这种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值得敬佩。一个人有“精气神”才能快乐幸福,这个“精气神”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对事业、对生活有追求,否则,以为自己年龄大了,快退休了,觉得日暮西山,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了,日子过得松松垮垮,做事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不高兴不快乐,何谈幸福?
其次,退休前评聘上副高,退休后养老金高。老教师评职称,不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可以获得经济上的更多收益。
副高(七级)和中级(十级),岗位工资就差887,再加上其他“联动”薪资项目,每月要差1500元以上,退休前评聘上副高,多一个月,也是多啊!
最为关键的是,养老金并轨后,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不仅与缴费多少有关,更与缴费指数有关。
新养老金有四部分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前两项,退休前评聘上副高级,“多缴几个月保费”,对养老金影响的确不会太大。
但是后两项,退休前是中级还是副高职称,影响却是很大、很大!这两项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大家看到了,两个公式中都提到一个视同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指数。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从参加工作到2014年9月30日前的教龄,视同缴费指数则按“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确定视同缴费指数。”
过渡性养老金则是计算教师从参加工作到2014年9月30日前这段时间应发的养老金。
很显然,如果教师退休前评聘上副高职称,就相当于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就都是副高职称,则在基础性养老金计算中的平均缴费指数就会提高,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指数按副高计算,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当然也会高。
而且,教师视同缴费限越长,退休时评聘上副高职称,对养老金计算影响越大。
对于年1966年10月出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的老教师来说,视同缴费年限高达2014年9月-1986年7月=28年零2个月。以副高(七级)职称退休和以中级(十级)职称退休二者相差会在2000元左右。
再次,基层副高明年后年大后年继续有。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文件,基层高级政策延期三年,至2027年12月。
1966年10月出生教师,原退休时间是2026年10月,现在要延迟6个月,到2027年4月退休,那么到他退何休,还将有3次评聘基层副高职称机会,因此,只要不放弃,退休前,评聘上副高职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为这位永不放弃的的老教师点赞,祝这位老教师副高职称评聘成功!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