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的上海老城墙:法国女子盛装游览,架着的大炮成了摆设

醉薇聊历史 2024-06-27 13:32:01

上海有城墙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说上海开埠之前是一个小渔村,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已经是无数百姓的聚集生活地。到了南宋时期,逐步发展形成为一座市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在此设上海县,成为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897年,法国画家路易·杜穆兰(Louis Dumulan)和夫人来到上海游览,用相机记录下了当时上海古城墙的真实景象。

晏海门

明代中叶,为了抵御倭寇的侵袭,上海筑建起了坚固的城墙。这是清末上海晏海门外的景象,因位于老城厢的北侧,故又被称为老北门,位置在今南市区北部的人民路、河南南路一带。

瓮城城墙

本组照片大多是在老北门附近拍摄的。这道弧形的城墙是老北门瓮城,镶嵌有四方牌匾的下方是城门的入口,可惜无法看清匾上的文字。瓮城之外,有一座跨越护城河的木桥。

城上

上图的牌匾再次出现在画面中,只是位置已处于图片的下面,说明这是在城墙上拍摄的景象。在城垛口的位置,可以看到一架铸铁大炮的炮口。

城门楼

城墙上的城门楼,一座硬山式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一名男子背着手站在城门楼前,气宇轩昂。近景是瓮城内的一座房屋,屋脊和城墙齐平。

瓮城内

从城墙上向瓮城内观望, 靠瓮城一角是一座瓦顶房屋,门前摆放着一些杂物。在房屋的墙壁上,贴着“严拿匪类”的标语,说明当时上海并不安宁。

城门

瓮城内,拱形城门边的城墙上,贴着很多告示。告示下,摆着一个瓷器摊,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细瓷制品。有挑夫和行人正在出入城门。

洋女子

城墙上的房屋,有些杂乱,屋脊两端带耳,非常像岭南地区的锅耳屋。垛口上架着一门小炮对着护城河的河面。一名洋女子拿着阳伞徜徉在城墙上,正是路易·杜穆兰的夫人。

对比

杜穆兰夫人戴着精致的帽子和白手套,一手握着阳伞,另一手拎着公文包。古老城墙上站着一名盛装女子,两相对比,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游客

一名男子背着手站在城墙上的建筑旁边,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又像在仔细端详着面前的一堵条石矮墙。墙面上斑驳的痕迹给人无尽的岁月沧桑感。

休息

到了正午时分,杜穆兰夫人显然有些疲倦了,打着阳伞坐在城墙上休息。城墙内侧,盖满了民居建筑,一些当地百姓正沿着房屋与城墙之间的狭窄小路前行。

大炮

城墙上依然架着大炮,却没有了用途,成了供游人观赏的一个摆设。游人脚下的石台阶被磨损的非常严重,足见城墙的古老。背景中的尖顶是圣若瑟天主教堂的钟楼塔尖。

俯瞰

从城墙上看城内建筑,多为青瓦屋顶,近景是一个大庭院,靠墙摆放着几只大水缸,有一男一女在旁边活动。不远处是两家紧挨着的染坊,可以看到晾架上挂着的大量布匹。

街道

一家染坊前的街道,尽管门前也挂着染布,但从门前的招牌看,这家店铺已不是单一从事染布作业,还经营着绸布销售生意。一个小女孩孤零零地从店铺门前经过,使路面显得异常冷清。

城墙下

城墙下的一处集市,显然要热闹一些:有背靠城墙卖货的小贩,也有挑着箩筐穿梭在人流里的脚夫。在人群当中,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子,个子很高,可惜只能看到一个背影。

护城河

上海老北门外的护城河,不宽的河道上挤满了木船。一个铺着石台阶的小码头上,两名女子正在河中洗涤。还有两名男子站在水中,当时的水很浅,只没到膝盖位置。

河边街

护城河边的街道景象,路边停着数辆东洋车。这种车辆于1874年由法国人从日本引入上海,很快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马路的另一边是一排两层的商铺,一层经营,二楼住人,半空中用竹竿挑着各色的衣物。 远处是一座水厂的水塔,说明彼时的上海已经使用上了自来水。

街头

上海街头一瞥。当时的理发挑子基本上快摆到路中间了。旧时男子留着长发辫,几天不打理便会变得蓬头垢面,这个盯着镜头的小男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0 阅读:7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