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岁月,挥笔悬车——写在《悬车回望》赵国柱老师展览之际

谁不说俺山西好 2024-11-16 15:58:50

研磨岁月,挥笔悬车

——写在《悬车回望》赵国柱老师展览之际

文/孙晓光

11月14号,悬车之年的赵国柱老师,于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他人生中又一次个人书法展,立意宏朗,润泽后学。

我有幸于山西太原结识国柱老师,受益良多。多次于怡心斋品茗,逐渐知晓他走过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风风雨雨,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阅历知书味,艰难识世情”,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国柱老师的书法艺术展现出一种看似奔放却沉雄,看似内敛却苍茫的审美格局,一切都是自然写来,不描眉姿,心中风物,自然流淌。

北京画院美术馆,为全国十大重点美术馆之一,漫步展厅,只见寸笺尺素,雅逸俊朗;鸿篇巨制,雄健开张,于俯仰之间,映于眼,印于心。

观展若要有所心得,必要“剖裂玄微”,才能“昭廓心境”,我试着从笔象、笔意、笔境三个层面,对国柱老师书法展所呈现的美学线索作一浅析。

笔象——先质后文,熔冶碑帖

所谓笔象,就是书法所展现出来的一切视觉形象的综合,它以笔法为核心,字形为依据,包括点画,架构,章法,墨色。通过笔法的训练所呈现出来的笔象,是我们进入书法学习与鉴赏的基础,也是书法美感产生的基础。国柱老师书法之“笔象”,可概括为“先质后文,熔冶碑帖”。

国柱老师于书艺追求,广采博涉,用功至勤。上溯汉魏,临碑简、习章草以为“质”;下接唐宋,摹旭素、写山谷以为“文”,先“质”后“文”,文质相从,已然彬彬。看他的临作《散氏盘》幻漫纵逸,《石鼓文》苍茫劲健,《寒食帖》稳健精诚,《廉颇蔺相如列传》豪迈雄肆……对“碑”与“帖”的深入探究,是其“笔象”形成的基础一环。他的“笔象”以古拙和质朴铸基,以潇洒与灵动装点,渊源高古,独树一帜。

《散氏盘》

《石鼓文》

《寒食帖》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种“笔象”的形成,植根于国柱老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艺术构思。展厅里看到他相当精到的小字作品,书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或学书心得,以小草字体之精美展现,可见其创作时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大件作品多抄录豪放诗词,以狂草书风之奔腾示人,这类作品感染力极强。

对于古人诗词联赋,他每创作一篇,首先就是要深入作者的文思,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后才进行构思和创作。这种立足于“文化”角度对作品的审视和关照,造就其“笔象”之严谨。

笔意——不激不厉,率性天真

笔意,是由于书家个人的书写实践而在笔象中产生的意趣。书法艺术的灵魂就在于笔意的营造,具有笔意的书法作品,个性鲜明,生机盎然。而“意”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势”所呈现出来的,由“象”向走向“意”的中介便是“势”。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说九势,卫恒说书势,羲之说笔势……”有势就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笔意就是在笔势进一步连贯,回环往复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

近年来,随着功力和认知的提升,国柱老师提纯了他的笔墨表现手法,更加彰显独特的笔意,可概括为“不激不厉,率性天真”。

从展出的作品来看,不论是《心语随笔》单元的小品,还是《守正出新》单元的大作,国柱老师最钟情于草书表达。俯察矮纸长卷,仰观巨幅条屏,探寻他草书学习的脉络,对我们理解其“笔意”大有裨益。他以章草为基,从皇象、索靖,到宋克《急就》,定是笔耕不辍,因此看他的草法,不论小草与狂草,或断或连,线条的起收处皆有古意。孙过庭的《书谱》,那断然也是国柱老师的临摹日课,不然的话,精美和耐看从何而来?瞧那只有7厘米宽、36厘米高的《长亭送别》一幀,令人叹服。如果只是一味的精美,也难以“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他的线条里还隐约蕴含着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沉雄”笔意,不由地让人联想起民国于右任融碑化帖,创“标准草书”,难道不是国柱老师的取法重点?看只有四五行字的《学书有感》一帧,厚重为基,灵动为表,以为证。

《出师颂》

《长亭送别》

《学书有感》

站立于展厅中央,杜工部《秋兴八首》大草十条屏肆意侵袭我的眼帘。大开大合、率性天真、奔腾跌宕、势不可遏,在这里,他已完全摆脱了小草书的“线性回护律”束缚,取而代之的是长短线条的交相辉映,顿时让人沉浸在了“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音乐美之中。通过强化点与线、长与短、拙与巧、轻与重、向与背等要素的对比,已巧妙地将章草融于大草,表现地张弛有度,缓急有节,从容而率意,跳跃而和谐,使人既感受到了黄山谷、祝枝山在线条腾荡中分割出的“空间美”,又体验到了王觉斯、傅青主笔走龙蛇、翰逸神飞的“时间美”,可见他对话古代先贤的路,走了多么漫长。

《秋兴八首》

国柱老师一向主张“自然书写”,率意写来,毫不雕饰,他的精神自信与生命活力总是跃然纸上。我想书法创作的本质,应当是他这种自然与自由的书写状态,笔墨之间,开阔的胸襟、丰厚的学养汇于毫端,挥洒出人生道路上对阴晴圆缺的感悟,对人文精神的关照,对审美格局的体察。

笔境——达其情性,无意于佳

“笔境”是指作品整体的审美效果和境界,是一种风采、格调。具体而言,就是指书法家将其所掌握的字体、运笔、架构等通过书写而显示出的个人特色,它是书法家才识、学养、功力的整合反映。影响笔境的是作者的思想和审美。

柳子厚《觉衰诗》

国柱老师在《学书感悟》一帧中写到:“书法的最高境界当是书家能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命状态,否则就谈不到‘艺术’二字了”。唐孙过庭《书谱》有“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之言,这一论断不仅道出了书法创作的至高境界,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对自然和自由书写的诠释。植根于内心的修为,已然让他的书法不单纯是写字,而能“达其情性”,率意写来,“无意于佳”。

‌“无意于佳乃佳”出自苏东坡《论书》,强调在书法创作中让心灵处于一种自然的放松状态,不刻意追求完美,不拘于形式和技巧,反而可能在不经意间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请看《关于安乐死》一帧,信笔草草,不记工拙,以其自由的表现力和真切的感染力打动人心。他的书法之所以境界高远,内蕴丰富,全是他倾注真情,研磨岁月后超然物外的表现,也是他综合修养的外化。

《关于安乐死》

《悬车》

小结

国柱老师一向立足于“大书法观”来对待书法,“大书法观”就是“书法文化观”,是对汉字书写的所有文化现象的关照,包括文字,内容与形式,文学与历史,哲学与美学,书法与生活,软笔与硬笔的关系……

国柱老师植根文化,立足传统,深入经典,取精用宏,在创作中极重视内容的完整性、识读性,摆脱形式的装饰性、设计性,并保持艺术手法的相对稳定性,使传统草书艺术与西方的抽象艺术保持着严格的界限。在当下追求展厅效应和视觉冲击力的时风中,保持这种冷静、独立、理智、自信,着实难能可贵!他通过书法表达着纵情放歌、乐享人生的旷达与释然,直追书法本源。

赵国柱,1955年生于太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六届新闻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第八届山西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第五届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太原日报社社长。现任山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系中共太原市委联系服务专家。担任中国书法“风云榜”评委,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百强榜”评委,多次担任中国硬笔书法大展赛评委。2000年、2006年和2024年分别赴韩国和日本进行专业书法交流。

2015年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2016年起应邀在上海朵云轩美术馆、杭州西泠印社美术馆、太原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2021年与同道应邀在南京金陵美术馆举办“问道金陵”书法联展。于上海书画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和荣宝斋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多种个人书法专辑。作品被西泠印社美术馆、太原美术馆等多家专业美术机构收藏,多幅书法作品在成都杜甫草堂碑林,中国翰园碑林等风景名胜区勒石,获评《书法报》、《书法》杂志“2011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0 阅读:2

谁不说俺山西好

简介:晋善晋美,美丽家乡,魅力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