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上海的天气带着几分湿冷,陈赓正独自坐在房间里。他的病情已经日渐加重,脸色显得愈发苍白,但他的精神依然如往日般执拗。
身边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而他却始终有些坐立不安。他不是在意自己的病情,而是一直琢磨着一件事: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竟然没有几个老战友来看他?
太岳军区成立
1940年1月,陈赓率领的386旅主力及18集团军总部特务团抵达太岳区,他们的到来,是为了与薄一波指挥的决死一纵队进行会师。
几个月后,随着太岳军区的正式成立,陈赓被任命为司令员。他马不停蹄地组织部队,整合资源,确保新成立的军区能够快速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
1940年5月,陈赓下令发起白晋战役。
通过几天的激烈战斗,歼灭了350余名日军,还彻底破坏了百余里的铁路和50余座桥梁,给日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940年7月9日,在夏日炎炎的阳光下,陈赓接到命令,立即组织部队反击正向太岳区安泽县晋家山挺进的阎锡山军。
破晓时分,陈赓的部队已完全就位。步兵连冲锋上前,八路军利用地形优势,分散和围攻敌军,迫使敌军分散力量,陷入混乱。
战斗中,八路军展现了高超的战术水平,他们在丘陵和树林间穿梭,有效地避开敌军的火力网。在一次次的交火中,八路军以少胜多,逐步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随着夕阳的西下,战场上已是满目疮痍。
当夜幕降临,战斗告一段落,晋家山上的战火逐渐熄灭,阎锡山军的死伤惨重,超过2400名敌军士兵被歼灭。
陈赓再婚
1939年3月,陈赓接到妻子王根英牺牲的消息。那是在一次反扫荡斗争中,王根英被敌人抓获后惨遭杀害,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
噩耗让一向乐观开朗的陈赓陷入了沉默。
陈赓平时喜欢与战士们说笑,谈论战斗经验,鼓舞士气,但从那之后,陈赓不再爱说话,整个人显得沉郁寡言。他每天把自己埋头于工作中,不愿与人多谈,白天忙碌,夜晚却久久难以入睡。
周围的战友看在眼里,都担心他这样下去会撑不住。
战友们私下里商量,认为陈赓不能一直活在过去的悲痛中,必须帮他重新振作起来。于是,有人提议帮他找一位合适的伴侣,这样也许能够让他重新焕发生活的热情。
但这种事情,又不好直接开口,他们只能在合适的机会下慢慢地为他创造条件。
1940年,抗大总校的文工团因为演出任务来到了部队。当时,傅涯和两位文工团的女同伴去团长的家里取演出道具,碰巧遇到了正在那里与人商讨事情的陈赓。
三位姑娘一眼便认出了这位名声在外的陈旅长,心里充满了崇拜与敬仰。
傅涯是其中最为清秀的一位,温婉中透着一股机灵,她的文雅气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个姑娘立刻围着陈赓,不停地问他各种问题:“旅长,您打过多少仗呀?”“听说您当年腿受了重伤,还没落下病根吧?”
傅涯在一旁听着,偶尔也插上几句话,但她不像其他姑娘那样叽叽喳喳,反而更显得从容和落落大方。陈赓注意到了她,眼神多停留了几次,傅涯的秀气面容和谦逊的态度在他心中留下了一抹微妙的印象。
之后的日子里,傅涯和文工团在部队里演出,陈赓也偶尔抽空去观看。
文工团的演出内容大多是抗日救亡的戏剧,演员们全力以赴,舞台上的傅涯总是特别投入,表情自然,眼神坚毅,扮演的角色深受战士们的喜爱。每次演出结束,掌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
随着接触的增多,傅涯和陈赓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傅涯性格爽朗,虽然在舞台上温柔婉约,但私下里却是个活泼的人。她与陈赓谈天说地,聊戏剧,聊战士们的生活,偶尔也会讲些文工团里的趣事,引得陈赓忍不住发出笑声。
但两人真正走到一起,还是经历了一些波折,傅涯的家庭背景一度让他们的感情被搁置。
1943年2月,陈赓给傅涯打了一个电话,语气郑重地提出了结婚的事情。傅涯一时有些吃惊,但也没有推脱,简单地应了下来。
随后,陈赓向上级提交了结婚申请,却被驳回了。理由是傅涯的哥哥与国民党有牵连,存在特务嫌疑。
这件事传开后,傅涯一度被文工团的同事们误解,她不解释,只是默默地继续工作。陈赓却没有放弃,在邓小平的提议下,上级组织专门彻查了傅涯的家庭背景,最终证实了她的清白。
2月25日,陈赓和傅涯正式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疗养生活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时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同年,他又被任命为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工作上奔波,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严谨态度。
1957年,陈赓突发心肌梗塞,身体状况大幅下滑。他开始频繁感到胸口不适,脸色也时常苍白,但他依旧坚持工作,常常带病参加会议。
医生建议他静养,可他总是不听,依然坐在书桌前批阅文件,研究军事问题。
他的身体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硬朗,战友们劝他多休息,但他总是说任务还没完成,不能轻易停下来。
1961年,冬天的寒风格外刺骨,陈赓每天都会在院子里散步。每次出门,他都会戴上帽子和口罩,身上的棉衣裹得很严实,但步伐依旧缓慢而坚定。
他在院子里走上几圈,时不时停下来喘口气,然后继续走下去。工作人员跟在他身边,时刻留意着他的状态,劝他去更暖和的地方调养身体,可他总是摇摇头,不愿意离开。
这时候,上海的一位老战友打来电话,邀请陈赓去上海小住。
上海的冬天相对温和,空气湿润,有利于身体的调养。随行的工作人员们都劝陈赓去换个环境,或许身体会有所好转。经过一番考虑,陈赓最终同意了。
最初决定启程时,随行的人员都安排妥当,主要是身边的工作人员陪同,他们负责一路上的照顾与安全。傅涯原本打算留在北京继续工作,组织部的任务繁重,她不愿意因为这件事耽误了正常的工作安排。
陈赓也不希望傅涯分心,更加支持她留在北京。这样一来,家人没法陪同,大家都知道陈赓一个人到上海,多少会觉得有些冷清。
部长安子文得知了这个情况后,专门给傅涯安排了去上海市委组织部了解工作的机会,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她的工作,又能够陪伴陈赓一起前往。
傅涯的出行安排妥当后,陈赓这才松了口,接受了傅涯同行的安排。正巧当时孩子们也放了寒假,傅涯便让孩子们一同去上海,趁着假期陪伴父亲。
陈赓病情发作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依旧习惯性地关注身边的一切,特别是工作和战友们的消息。老战友们听说他的情况后,经常抽空来看望他。
每次有人来看望,陈赓都会拉着他们问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尤其关心会议安排,甚至责怪为什么自己没有被通知。他总觉得,尽管身体不适,仍然可以为国家的事情出力。
去了上海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因为新的环境和长时间的休养,让他越发显得焦躁。
他时常念叨,在广州时还听得到开会的消息,可现在到上海,竟然连来看他的人都少了。傅涯告诉陈赓,其实很多人来看过,但医生怕打扰他休息,便替他挡了回去。
听到傅涯的解释后,陈赓立刻发起脾气,认定战友们一定以为自己“官架子大了”。他再三要求傅涯登门向那些老战友道歉,让人明白自己并非故意拒绝见客。
傅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头答应,第二天就按照陈赓的嘱咐,一一登门走访。
她一边传达陈赓的歉意,一边细心地向大家说明他的身体状况,并感谢战友们的关心和理解。
在上海的这些日子里,医生的叮嘱越来越严格,工作人员的照料也更加周到,生怕他的身体再出现任何闪失。
然而,陈赓的身体已经太过虚弱,病情的发展已不容乐观。3月16日,陈赓病情突然恶化,呼吸急促,医护人员迅速赶来抢救,反复施救后,陈赓的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享年58岁。
参考资料:
[1]范晓阳.陈赓大将的恋情——傅涯走进陈赓大将的情感世界[J].领导广角,2000(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