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脉的形成,既有虚证,也有实证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9-26 15:39:01

“小王,”谢老师慢慢开口,声音低沉而平和,“你最近脉诊练得如何了?”

小王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谢老师,我最近在练习不同脉象的辨别,特别是浮脉和沉脉的区别,但还是有些模糊。所以今天想请教您沉脉的具体特点和临床意义。”

谢老师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听讲。“好,今天我们就深入讨论一下沉脉。你先告诉我,什么是沉脉?”

沉脉是指脉搏显现较深,需要用重按才能感觉到

小王连忙翻开笔记本,迅速浏览了一下自己以前的记录,稍作思考后回答道:“沉脉是指脉搏显现较深,需要用重按才能感觉到。脉管搏动的位置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的地方。”

谢老师微微一笑,显然对小王的回答感到满意,但仍然进一步引导道:“对,脉象特征你说得不错,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这是沉脉的特点。那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吗?”

小王略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这应该是由于脉气沉,脉搏显现部位深所致。但它的具体形成原因,我还不是很清楚。”

沉脉的形成,既有虚证,也有实证

谢老师点了点头,接着补充道:“沉脉的形成,既有虚证,也有实证。虚证是由于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法鼓动脉气向外,故脉沉而无力;实证则是由于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导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脉气无法外鼓,脉沉而有力。”

小王仔细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句话,时不时抬头,眼神中充满了求知的渴望。“老师,那如何在临床中区分虚实呢?比如我在脉诊时,如何判断是里虚还是里实?”

沉脉有力多为实证,沉脉无力多是虚证

谢老师的神情更加严肃了些,慢慢说道:“这就是沉脉诊断中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沉脉有力,那多为实证,比如气滞、血瘀、食积等;而如果沉脉无力,那通常是虚证,表现为气血不足或阳虚。此外,还要结合其他症状和脉象,不能单凭一项指标下结论。”

小王认真地点了点头,眼睛一亮,仿佛突然明白了许多。他快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沉脉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随即,他又提出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老师,沉脉是不是只在特定的体质或季节才容易出现呢?”

谢老师赞许地看了小王一眼,显然对他的问题颇为满意。他放下手中的茶杯,双手交叠,语气温和:“不错,沉脉确实与体质和季节有关系。肥胖之人体内脂厚肉丰,脉位较深,所以脉多沉。而在冬季,气血收敛,阳气潜藏,脉象也容易偏沉。其实,《黄帝内经》里早就提到,沉脉应冬,这与自然界的气机相符合。”

小王又是一阵奋笔疾书,边写边默默消化谢老师的话。谢老师见他如此用心,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他起身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古老的中医典籍,翻到一页递给小王:“你看看这里,《脉诀汇辨》里有一段对沉脉的描述,很有参考价值。”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

小王接过书,专注地读了起来:“沉行筋骨,如水投石。”他轻声念着,随后抬头问道:“老师,这里的意思是指,沉脉像石头沉入水中一样深吗?”

谢老师点了点头,解释道:“对,这里的比喻很形象。沉脉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所以感觉起来就像水中投石,要重按才能察觉到。而且这种脉象往往提示病证在内,不像浮脉那样提示外感。”

小王恍然大悟,连忙记下:“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提示病在内。”

看着小王认真的模样,谢老师微笑着问:“今天学到了不少吧?”

小王合上笔记本,站起来向谢老师鞠了一躬,恭敬地说道:“老师,今天真的收获很多。我现在对沉脉的理解更深入了,也明白了它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谢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王,你已经学得不错,但中医之道,贵在勤学苦练。每一次诊脉,都是一次对自己医术的检验。要记住,诊脉不仅要看脉象,还要结合病人的整体情况去判断。”

小王郑重地点头:“老师,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谢老师看着自己眼前的学生,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他相信,小王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医师,因为他不仅聪明,而且十分勤勉。想到这里,谢老师的目光柔和了许多,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关怀和期待。

“小王,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回去后,好好温习一下今天的内容,有问题随时来问我。”

小王感激地点头,收拾好笔记本,准备离开诊所。他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诚恳地说道:“谢老师,感谢您的教导。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谢老师轻轻挥了挥手,目送小王离去。他站在诊所的窗边,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静谧的街道上,心中感到一种莫名的满足与安宁。他知道,中医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而小王,正在这条路上稳步前行。

窗外的风吹动着诊所门前的木匾,发出轻轻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悠远的故事。谢老师的目光柔和而深邃,像是在遥望着未来。

0 阅读:35
评论列表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