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阅读和分享山湖纪人之心灵早餐,让爱和阳光滋润每一颗心灵【总第3652期】
富养自己地5件小事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走在修行的路上。这短短的几十年光阴,富养自己,很平常,也很简单,却是最好的修行。
01、读书,富养灵魂
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
浸透书香的人,谈吐优雅,脸上自然生出灵气和静气。
读书,就像是一次旅行,在作者笔下窥探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书籍,可以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的每个高峰、每个低谷。
苏轼一生,处于朝廷矛盾中,屡遭贬谪,屡受打击,但多年的颠沛流离,并没有将他摧垮。在遭受谪贬的日子里,他读书、抄书、写诗,实现了人生的超越。《定风波》中,他写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书,是灵魂的壮游。
02、运动,富养身体
《诸病源候论》中说:“运动骨血,则气强。”喜欢运动的人,身体都不会差到哪去。
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能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与众不同的人生。
被称为“世纪老人”的冰心,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格外重视健康。平日里她喜欢散步,还常常登山游玩,到了晚年,仍进行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锻炼。冰心85岁高龄时,还有余力撰写长篇回忆录。
人生一世,身体健康永远排在第一位。运动,虽不能增加生命的次数,但拓展生命的宽度,延续生命的长度。
03、旅行,富养阅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走过的路,成为背后的风景。若此刻停留,将会错过更好的风景。
张小砚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旅行,让我们走出眼前的琐碎,抵达诗和远方,找到人生的真谛。
不观世界,哪来世界观?
每一次出发,都在丰富生命的履历;每一次回归,都是喜悦与充实。
04、不争,富养格局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辩论的最高境界,是不辩。
杨绛曾翻译过英国诗人兰德的诗,这首诗也可以看做是她一生的写照: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在这熙来攘往的人间,有多少人想尽办法,要出人头地。而杨绛身上,始终有一种温和淡雅的气质,与世无争。
尽管一生挫折,她却始终坚守内心,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她读书写作,翻译治学,只是因为兴之所至。
放下无谓的争辩,理解他人的立场,看自己的风景,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才能舒展自己的胸怀,提升自己的格局。
05、独处,富养境界
《百年孤独》有一句话:“人生,终究是一个人的旅行。”
独处,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境界。
年轻的时候,喜欢扎堆,以为认识人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随着年岁增长,慢慢懂得了,独处最美,沉默是金。
法国作家马德说:“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明澈,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蓬勃。”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真正的自己。
独处时,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看电影、浇花,关起门来生活,把所有烦恼挡在门外。
【欢迎转发《山湖纪人之心灵早餐》,与趣者为伍,与智者为伴,与善者同行,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的、地、得”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