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文字砍掉汉字的本源字义,《说文解字》又为其上一道锁

宇程 2025-01-01 14:42:49

古文字研究,看似已经很成熟,但是,抛开阻碍现代人认识古汉字全貌的《说文解字》,我们却可以开始真正认识秦汉之前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这对于古文字研究来说,等于有了一个新的赛道。

现代人阅读秦汉之前的古文,会有两种感觉:

第一种,就是“很难懂、读不通”,即使有后世大学者进行注解,其注解总是给人感觉很牵强、不透彻、很模糊,其代表就是通行本《道德经》;

第二种,又觉得“特别地通顺易懂”,甚至感觉内容犹如“幼儿园版”读物,其代表就是《论语》,但是,如此地“通俗易懂”又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因为孔子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不可能用现代的语义、语感说当时的话。

之所以会造成现代人阅读秦汉之前的古文时有这两种感觉,是因为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过两套完全不同的字义体系:

第一套,是“本源字义”,也就是汉字最初被造出来时,所赋予的涵义;

第二套,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再从“本源字义”中发展演变出来的常规字义。

从文字的应用历史来看,在秦朝之前,主要使用的是汉字的“本源字义”,而从秦朝开始“本源字义”就断崖式地消失了,主要使用的是常规字义。

造成“本源字义”断崖式消失的核心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又用秦国的文字统一了六国文字。

秦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落后的地区,其文字内所包含的字义,主要是常规字义,加上秦朝为了统一天下,实施了一些禁止民间藏书之类的强制措施,造成了“本源字义”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失传。

换言之,到了汉代,社会重新安定下来以后,即使是在知识精英阶层中,也很少有人知道汉字中还存在着“本源字义”。

第二个原因,是东汉出现的《说文解字》,由于作者许慎本身也不了解汉字中的“本源字义”,所以,其所著的《说文解字》则是对汉字中的常规字义,进行了彻底性的强化与固化。

后世学者在研究秦汉之前古文的时候,都以《说文解字》为标准,这样解读出来的古文涵义,与用“本源字义”写成的本义,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造成了“读不懂、读不通”的困惑,于是产生了古文在传承中的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用常规字义,以及当时正统的认知,去篡改与强行解读古文。

比如,魏晋时代的通行本《道德经》,就是用常规字义对古版《帛书·老子》的篡改与强行解读。

这种篡改的现象,在儒家经典中比较少出现,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把孔子的精深思想,进行“幼儿园版”强行解读的可笑现象。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秦始皇统一文字砍掉了汉字的“本源字义”,而《说文解字》则是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一道锁,让后世的学者彻底无法真正读懂秦汉之前中国古代的圣人典籍。

其实,秦汉之前的老子、孔子,他们论述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汉字最初的“本源字义”,我们要真正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是什么,孔子在《大学》、《中庸》、《论语》中所说的是什么,就必需了解汉字的“本源字义”,只有这样才能还原真正的“圣人之言”。

抛开《说文解字》重新认识汉字,其实是推倒了压制中国人认识自己祖先文化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只要你对汉字研究感兴趣,谁都可以重新去认识汉字的本来全貌。

汉字的“本源字义”已经被破译出来,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本源字义”的读者,建议先观看视频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老子》上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而《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