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村医队伍刚成立时,是怎样为患者服务的?

元昊阅览生活 2025-01-02 21:38:4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都想着卫生室成立后,村医是如何为患者服务的,在那个相对贫穷的年代,无论生活,还是医疗条件,都要落后于现在。

那么人们是怎么样面对疾病,村医队伍的成立,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心,在这里以一个过来的人,简略介绍一番。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时候,有一部名叫《春苗》的电影,火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盛极一时,这部影片,就是描写“赤脚医生”生活的。

主角春苗本人就是一名“赤脚医生”她身背药箱,穿行于乡间小路,田间地头,为乡亲们做医疗服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大尊重和爱戴。

农村由往昔的缺医少药,猛然间有了送医上门,服务于身旁,那种感觉,只有身临其境者,才能够体会的到,关键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竟然出现在了眼前。

自古以来,看病的大夫都是要请,哪里有不请自来之理,那时的“赤脚医生”出诊到家,为患者服务,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并且随叫随到,一点“架子”也没有。

如今说来,人们都会有点不大相信,这怎么可能,不仅可能,并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里举一个直实的案例,来佐证一下。

我们村有将近三千口子人,最早是拥有三名村医,有两人具有中医底子,只有一名年轻点的村医,还多次到镇卫生院和区医院培训实践,三人都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

那时村中患病的人较少,二千余人的大庄,三高患者极少,就是有十来个患气管炎和几个结核病患者,这些疾病,都是由于营养不足,或感受外邪,从劳累上患得。

内中有一名结核病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需要去她家里打小针,小针一打就是几十针,于是村医服务上门,直接背着药箱,去她家里打,风雨无阻,打打停停,一直坚持了好些年,直到她去世。

那时村医又没有什么报酬,就是和其它社员一样,挣工分吃饭,能让一名普通患者,在家里享受到住院病人的待遇,也算是医疗上的奇迹了。

这是当时真实的事迹,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赤脚医生”在基层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防病治病方面,更是作用巨大。

试想,全国有几百万这样的村医,遍布全国各地,出心本意地做着奉献,为医疗事业服务着,贡献着,会是怎样地一幅画面。

并且还没有薪酬待遇,依然是挣工分吃饭,这算不算医疗上的奇迹,因此说村医在那个年代,是有大贡献的。

就是时至今日,村医的贡献依然不小,比如现在的“公卫任务,”就是相当繁琐的一项工作,集管理和预防于一体,相当慎密。

村医的阵地在基层,基层也离不开村医,两者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时至今日,村医早已经融入到了医疗体系当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薪酬待遇,再跟上一步,就更加完美了,如今待遇的确是太低了,有一位网友在评论区说,他们那儿,退出的村医,每月只能领到一百多块钱,比起农村老人保险的二百多块,还要少,这还是为了祖国的医疗事业,奉献了一生的村医吗?

0 阅读:0

元昊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