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北影毕业,却转行做境外导游15年,出游自带厨子,独树一帜

真实人物采访 2024-10-09 08:11:24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927位真人故事

我叫纪旭,1984年出生,北京人。

毕业后,我在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栏目《广而告之》担任导演,在《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剧组打过板,做过这两部热门影视剧的发行。后来发现做影视这一行,没资源、没人脉根本做不下去,很痛苦。

2009年转行做导游,去过世界各地,熟悉各国历史、文化,疫情期间开始做自媒体,一不小心成了旅游网红。2024年,我想带大家看遍整个世界。

(认真的我)

我叫纪旭,出生在山西,两岁多跟着姥爷去了新疆。5岁回到北京,开始在北京求学。

家里人都在部队,父母工作太忙,经常见不着,什么都得自己来。从小到大,家里对我一直是散养,对我没有过多要求,让我随意发挥。

所以,从小我就特别独立,一直很想走出去。

初二开始叛逆,只想赶紧脱离上学状态。正巧有机会参加实验班,于是我报名了,并考上了实验班,因此没有读高中。

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住校,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我消磨时光的方式就是看历史书、纪录片,看跟地理、人文有关的电视节目,比如探索频道、旅游卫视等。这些历史书籍、电视栏目,对我影响比较大。

(老了我也希望能像他们那样,说走就走)

后来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是电视编导。比较难受的是,我在班上年龄最小。

那时我才16岁,同班同学都比我大好多岁。大家根本不愿意带我这个小屁孩玩,我也很难融入班级生活。于是我又开始埋头看书、看纪录片。

上大学时,我认识一群新朋友,他们是来自各个国家的交流生。他们带我进入了留学生圈子,因此认识了各个国家的人,从蓟门桥到五道口,再到清华大学,所有刚到北京的留学生,我都认识。

我教他们地道的北京话,他们就教我各个国家的语言。在沟通交流中,我不仅各国语言切换自如,同时也了解了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他们的很多习俗。

我本身就特别喜欢历史,所以我对各国的语言、风俗、文化、历史知识,都能迅速充盈起来。

(我和我的朋友们)

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各国语言,也都能聊得来。

那时候虽然人在学校,但我依然相信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大学毕业,在北京干了几年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先是在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栏目《广而告之》担任导演,后来到《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热门影视剧组负责打板,也做过这两部热门影视剧的发行工作。但因为影视编导行业在北京没资源,很难坚持下去。我也觉得很痛苦,就辞职转行做了境外导游。

从那以后,我真的走出去了,一直走到现在。

每个导游都有自己带团的风格。对我来说,我的历史、人文知识,可能比其他人略强那么一点,很多人文体验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带团,跟背导游词那种风格不太一样。

(跟我学中文的学生们)

我到某个地方不是旅游,也不是单纯只看著名景点,而是会在那里生活半年,有的地方可能生活一年或更久,比如我在德国待过两年。

我去到每个地方,会先住在那儿,一边玩,一边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故事等,深入当地并融入其中。

我就这么让自己一点点丰富了起来。所以我跟其他导游不太一样的点,就是我告诉大家的,都是我的生活。

我现在带团出去,会专门带拍照摄像和厨子。我觉得没有导游能跟我一样专门带个厨子的。

我带团每天回来后,都会问大家,明天想吃什么。比如说明天我想吃麻婆豆腐,他想吃个鱼,然后会有工作人员,直接到我们接下来要住的别墅或者公寓,买食材做饭。

所以我们每天晚上不是在外面吃饭,而是回来后大家坐一起吃饭,就跟家里人一样自在。

(我和我的德国小伙伴们)

有的时候厨子不做饭,让旅行团里边的10多个人,每人做几道拿手菜,分别露一手。

所以,我不光白天带着大家一起玩,晚上回来还一起吃吃喝喝,朝夕相处十来天,大家都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这种感觉有点像综艺节目的真人秀,确实也有一些电视台找过我,让我带过他们的团。我虽然不出镜,但是他们到哪,怎么走,都是我帮忙策划的,包括线路和内容亮点等。

很多视频平台、旅行频道做的类似节目,还有后面好多微综,我都负责过路线设计。

我带团会把每天的吃喝玩乐安排得满满的,不会特意安排购物。所以,经常有客人跟我说“有钱花不出去”,因为没时间给他们花钱买买买。

我觉得,这也是大家一直找我复购的一个原因。

(一点没有老师样儿)

我的出行目的很简单,就是到了这个地方,带着大家把这个地方真正玩明白,回去后大家也能跟别人去分享这些东西。

别人总说特别羡慕我的工作,全世界随便玩,也特别会玩,还顺便能把钱赚了。其实不全是这样,带团出境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当游玩成为工作的时候,也是一种责任和负担。

2017年,我带过一个去法瑞意的游玩团。当时我们从意大利到瑞士,要经过欧洲最长的一条隧道,中文翻译过来叫高达隧道,大概30公里长。

我们进入隧道时,发现对面的隧道因为雪崩塌了,后面的车紧跟着堵死了。刚开始,我以为三四个小时就能疏通。

于是,我就在车上给大家讲瑞士的故事,意大利的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想着和大家一起在轻松愉悦地讲述中,把堵在隧道里的时间消磨过去。

(我在泰国喂长颈鹿)

讲了一阵故事后,当地警察过来,告诉我们前面的隧道过不去了,让我们原地等待。团里有人问,能不能走过去。

我看了一下所在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即使徒步穿过隧道,对面也完全没地方可歇脚。当时是冬天,不知道要堵多久,车上的司机也不敢给车打火。

我一看这情形,就跟大家解释,咱们今天晚上可能得在这里度过了。于是组织大家有序下车,把行李箱的厚衣服都穿上。

后来有工作人员送来咖啡、热水、面包等食物,我一边安抚游客情绪,一边组织大家把食物平均分发给每个人。大家就在车上,三四个人挤在一起取暖、休息,就这么过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想看看有没有可能往后开出去、或者徒步走出去。

(挪威咖啡馆的第一个中国人)

我往后一看,后面几十公里的路都封死了,大家谁也动不了。隧道那头也不通车,我们整个团被堵在隧道里。又恰好是周末,在欧洲,周末基本上没有人办公,也没人来处理这件事情。

在隧道里,工作人员不允许我们下车活动。我也只能在车里想办法,组织大家能在车厢内做点事情打发时间。

工作人员每隔五六个小时,会问大家车上缺不缺水,缺不缺吃的。送来的都是热咖啡、汉堡、三明治之类的,大概每次送10-20份。

我们这辆车上加工作人员有40多个人,我就组织大家把送来的汉堡咖啡有序分配,同时也让大家把随身带的各种食物,比如榨菜、火腿肠、饼干之类的,一起分一分,保证每位游客都能吃到一些食物。

就这样,我们整个团,一起在隧道里生活了整整70个小时。

(在挪威挑战巨魔之舌)

从带团开始,我就遇事不慌张。遇到隧道被堵后,我很快用自己的知识给大家讲起了故事,北欧风情、当地文化、历史发展、人物故事等等。因为我本身就曾生活在这个地方,所以讲起来大家听着也不觉得枯燥。

他们说感觉这几天像在上学,重新把整个欧洲细致地了解了一遍。比单纯看景点,了解得深入很多,也因此了解到更加真实的欧洲,就跟坐在车上听了一堂欧洲历史课一样。

所以这个团到结束,没有一个游客投诉或有怨言。带团这么多年,我也从来没有被投诉过。

后来,遇到疫情,对于出境旅游来说,这是毁灭性的打击。有些同行是传统旅游学校出来的,他们一步步走出去,疫情又无奈地选择走回来,或转行做雇工。

(前路也有迷茫)

我是从外面回来的,转去做雇工不太适应,而且之前在国内也没有什么资源。那时候在家真的没事可干,我就想做点什么呢?

我在国外带团时,最爱拍那些街头艺人,我有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纸币和硬币,于是我就在视频上做街头艺人、各国钱币的分享,让其他人知道,起码我还活着。即使是疫情,我也出去过好几趟,只是回来要隔离。我想去看看外面有什么变化,也想让大家知道境外旅游现在是什么样。于是就拍了一些视频分享到自媒体。

我觉得后来把视频坚持做下来的一个重要点,是因为那时候我做了一个关于景点的系列。那时候大家都出不去,网上有好多介绍风景旅游的,每天发各种各样的风景内容,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在哪。

某平台做旅游的青少年频道来找我,每周跟我约稿,让我介绍那些风景在哪里。

(谁说在中国拍不出好星空)

因为这些地方我都去过,给我一张图片或一小段视频,我就能告诉大家这是哪、什么时候去最好玩、怎么去、那里有哪些故事,所以这个系列就这样做起来了。这个系列也把我的账号和IP做起来了。导游做自媒体,要有一个能跳出圈的能力,比如长得漂亮,或者说话足够有意思。可能我真正出圈的一点,是我对全世界的认知。

我一周能出一两期,后来大家天天在网上喊我,看到哪个好看的图片,或者看到哪个好看的视频,都来问我。

前面做的视频,只是分享生活,跟实际的工作还是有差别的。后面是真正跟工作、事业相关联的。

这个系列一直延续做了下来。来找我的都是一些爱玩的朋友,也由此积累了一大批有深度粘性的粉丝网友。所以疫情恢复时,我的产品就做起来了。

(我在曼谷遛老虎)

我现在有上百个群,每天能收到网友们各种海量咨询。比如想去肯尼亚能不能找我拼团;或者他想去哪,让我给他介绍攻略等。

所以,我现在更多是根据大家的个性化需求,带一些定制团或者一些特别的线路。

现在的网络世界,充满参差不齐的碎片化信息,各种出游种草攻略、必游榜单等,让人眼花缭乱,所以大家会习惯性来问我。特别是我以前的客人,他们对我很信任,总想约我在某个时间段带他们出去玩。

后来我想了想,于是做了一个新的旅游产品,帮大家做一张“我的世界拼图”。

基于对全世界线路的了解和旅游资源,我把世界按旅行习惯和主题关系,划分成48个目的地。

(我在柏林)

这里没有复杂的旅行攻略,也没有各种产品推荐,是以要去的目的地的旅行价值为导向,去那里玩什么,怎么玩,完全根据个人的时间和喜好来定制。

比如六个好朋友,七月份有时间,想在某一个时间段出游。我会根据我的经验,告诉他们七月份可以走北极,或去南极看极光。

我还会告诉大家,一年12个月,每个月最适合去什么地方,那里哪些景点最好玩。

围绕着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我会带大家一起去探索各个旅行地的文化与历史,更细颗粒度地去感受旅行地在世界脉络中所承载的故事。我想带大家一起走遍全球,分享全世界的美好故事。

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去二三十个国家,在不同的地方一直走,其实有得也有失。我没有多少个人生活,每天都是在陪伴大家,保证让大家玩好,让这一趟旅行更开心。

(我在德国的德累斯顿)

这种工作对家庭影响会很大,所以我在调整自己,现在已经回到北京,更多是在帮大家规划旅游线路,输出一些旅游知识。

未来,我想把往外跑的频次和时间控制下,想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口述:纪旭】

【撰文:蔷薇】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