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他的核心还是“能力”

徐有读书 2023-03-16 14:51:29

你真的学不了毛遂自荐!

听到这话,大家肯定要开骂了,觉得这都什么人呀!在这里瞎哔哔。

有很多人肯定听过这样的毒鸡汤:一堆印度人和中国人在一起上课,印度人不管懂不懂都会举手先发言,而中国人就要考虑清楚后再发言。这样很吃亏,如果在工作中的话,很容易被人抢走机会。

反正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具体的小编也记不清楚了。

哎..............

说实话,小编不知道是谁把这个故事传出来的,小编要知道,一定把他的脑袋qiaokai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shi。

然后告诉那个人,你知不知道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你随便地去举手抢答,最后你会连举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先来回到开头的故事

一、毛遂敢于自荐是因为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办好这件事

先来简单回忆一下这个故事的梗概。

战国时期,秦国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于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打算从门客中挑一个人,跟自己去楚国说服楚王出兵援助赵国。

于是毛遂就在大家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勇敢地推荐了自己。

平原君问他:“你来我的府上几年了?”

毛遂说道:“三年了。”

平原君又道:“有能力的人应该像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早就锋芒毕露了,怎么你现在才来举荐自己呢?”

毛遂道:“君上如果早点把我放在口袋里,我的锋芒早就露出来了。”

这是我们小学时期学的文章,但是,我们只知道前面的故事,却不知道后面的故事。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与楚王交谈了一上午都没个结果,于是众人商议让毛遂去解决。

毛遂按住宝剑登上台阶,对平原君说道:“不过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事,为什么这么久都没结果。”

楚王看着这个冒失的家伙就很是不开心了,问道水哪位?

平原君说道:“这是我的一个门客”

这楚王就很不开心了,呵斥他赶紧下去。

毛遂说道:“楚王这样申斥我,不就会因为你楚国地广人多势众吗?现在十步之内,我就能取大王的性命,即使你们楚国人多又怎么样?而且楚国的土地广阔,拥有雄兵百万,这样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难道你忘了秦国之前攻占鄢郢,对你先人的侮辱吗?”

楚王看着毛遂手中的宝剑,在想想他说的话,于是就答应下来了。

大家看明白这则故事的关键点了吗?

首先,毛遂已经在平原君的府上呆了三年了。

这三年他在干嘛呢?史书上没说,但是我们也能大概猜出来,那就是四个字:韬光养晦。

养什么晦?

当然是培养自己一举成名的能力。

假如,毛遂刚到平原君的府上就忙不停的推荐自己结果会怎么样?

一个一而再再而三没办法证明自己能力的人,就算平原君不会赶走他,你觉得他还有机会做什么大事吗?平原君还可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吗?

其次,毛遂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的非常有勇有谋。

他先是按住宝剑冲上台阶,然后用宝剑威胁楚王不要乱动,然后唤起楚王的耻辱的记忆,在最后说道秦国没什么了不起的,楚国很强大,只要和赵国练手就能打败秦国。

大家看这个说服术,非常的有理有据,命中要害。

这整件事情过程中,毛遂并没有随便的推荐自己,而是在自己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毅然的举荐自己。

这才是这件事的重点所在,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看见机会就抓住。

如果,看见机会就抓住,那就是嫌自己机会太多了,随便都可以浪费。

二、论语中孔子对子贡的自知之明的肯定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好些?”

子贡答道:“我怎么能和颜回相比!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欣慰地说道:“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说的。”

孔子是在贬低子贡吗?

如果你这样看,那就太小看孔子了,孔子绝不会去干这么无聊的事。

相反孔子非常赞赏子贡的为人,很欣慰自己的弟子能够有这样的觉悟。

什么是自知之明?它不是对自己的否定,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决定。

说实话,一个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总是见到机会就去争就去抢的人,如果最后别人发现他压根没有这个能力,你觉得他还会在有机会做别的什么事吗?

有人可能会说,一旦错过这个机会,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怎么办。

小编想说:如果你有能力的话,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如果你是个没有能力的人,就算给你再多的机会也是多余。

所以与其想着怎么抓住机会,还不如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谓守正出奇,这才是最快的路径。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