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1921年)的一天,载沣的嫡福晋、溥仪的生母在醇亲王府中吞鸦片烟自尽,年仅 37岁,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中青年阶段。溥仪的生母身份尊贵显赫,她是军机大臣、直隶总督荣禄的女儿、慈禧的义女,有儿子在宫中当皇帝,在王府中她独掌大权,说一不二,就连载沣都畏惧她三分,她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呢?
一、个性太强清光绪十年(1884年),溥仪的生母苏完瓜尔佳·幼兰出生,她聪明伶俐,长相秀美。他的父亲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是慈禧太后宠信的重臣大红人,在慈禧的眼里他是个有能力、有眼光、有忠心的人。
荣禄一生只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纶厚(先于荣禄卒于西行路上),两个女儿,幼兰是他最小的女儿。荣禄对幼兰非常宠爱,形成了她骄横狂傲,生性好强的性格,幼兰胆子很大,不受约束,没有任何人敢说她的不是,整个府中更没有一个她怕的人。
慈禧也很喜欢幼兰,觉得这孩子的个性倒有几分和她相像,就将幼兰认作自己的干女儿,幼兰经常出入皇宫,无论见任何人或做任何事都无所畏惧。就连慈禧太后都说:
“这姑娘连我都不怕。”
慈禧认幼兰为义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荣禄的感谢。在戊戌政变中,荣禄救了慈禧的命,康梁等人要“围园杀后”是荣禄带兵阻止了这场政治阴谋。在对光绪皇帝的处理上,荣禄宁愿惹慈禧生气,也要保全光绪的性命,这点后来证明他做的很明智,慈禧太后有理由剥夺光绪的权力,继续掌控国政。
在庚子国变中,荣禄很冷静地做出了对慈禧有益的决策,他对外国使馆并没有攻打,而是采取包围的手段给各国使节最安全的保护,为事后慈禧需要和平解决问题留下机会。慈禧认了幼兰做义女,对她婚事自然很上心。对幼兰来说,有了慈禧这个高级后台,她更加肆无忌惮了。
一般清朝女孩的结婚法定年龄是十四岁,一些王公贵族家的女孩十四、五岁就嫁人了,也有一些十二、三岁就嫁人的。幼兰在府中待到18岁,这和荣禄对她的宠爱有关。他四处对比寻觅,想为女儿找最好的政治联姻对象,幼兰的姐姐嫁给了礼亲王世铎的儿子诚厚,他的小女儿的婚姻更不能差。
在多方综合考虑下,通过荣禄和慈禧商议,于1902年1月5日,慈禧将幼兰指婚给道光帝的第七子奕譞的五儿子载沣。虽说载沣排行老五,因其大哥、三哥、四哥都死得早,他二哥载湉(光绪帝)入宫当皇帝去了,他得袭父爵受封醇亲王。幼兰听说载沣英俊帅气,又和自己年龄相仿,仅比自己大一岁,也相中了这门亲事。
其实这场政治婚姻,包含了慈禧的政治手段,她通过指婚,将醇亲王一脉同荣禄一家子联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她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解除了 “帝党”和“后党”之间的鸿沟,让大清帝国继续“温和亲善”下去,按着慈禧的步骤继续改革。再者,慈禧个人认为,就算自己老去,宫内有侄女隆裕把持,朝堂有载沣领头,醇亲王府有幼兰掌控,大清的统治就能稳如磐石。
当时载沣已有了未婚妻。他的母亲刘佳氏已为他定下勋旧将军希元的女儿,刘佳氏得知慈禧要给载沣指婚,就匆匆进宫觐见慈禧说明情况,并苦苦哀求,说儿媳妇已向她磕过头,又没有犯任何过错,如果平白无故地退婚叫人家女孩子怎么活?可是慈禧太后和幼兰的主意已定,任凭刘佳氏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最后慈禧还送给她一句话:“天底下怎么有这么不知好歹的人!”,刘佳氏为此气得犯了精神失常症。载沣的未婚妻也羞愤自尽了。
忠厚善良的载沣很难过,他虽然没有见过自己的未婚妻,对于那女孩的死他很痛心,久久不能释怀,忍不住在日记中写着:“伉俪虚名,夫妻休想。未睹卿容,遽尔永别焉。”
对于慈禧的指婚他只能接受,别无他法。
1902年9月30日, 18岁的幼兰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风风光光嫁进了什刹海畔的醇亲王府。
瓜尔佳氏野心大、掌控欲极强,她一嫁入醇亲王家就掌握醇亲王府的大权,让仆从称自己为“老爷子”,醇亲王府犹如她的小王国,她就如高高在上的慈禧般发号施令,她要求府内上下都毫无条件地服从她的命令。
幼兰婚后生下2男2女:长子溥仪、次子溥杰、长女韫媖、次女韫和,三女韫颖,她更加强势了。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的人生到了终点站,慈禧太后下旨将载沣长子、3岁的溥仪接进宫准备继位。
溥仪的奶奶刘佳氏心疼的要命,她知道自己的孙子走进深宫大院跟着那个老“妖妇”意味着什么,她抱着自己亲手抚育长大的溥仪,哭得昏死了过去。生性诚厚懦弱的载沣急得转圈圈也没好办法,整个王府沉浸在愁苦悲凉中。
只有瓜尔佳氏心中是充满喜悦的,她认为儿子能当上皇帝,丈夫就会出人头地,自己说不定哪天就有机会成为太后了,她积极迎合慈禧让儿子进宫。
不久,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 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年号宣统,载沣成为“皇父”摄政王,幼兰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起飞了。
作为皇帝的生母,幼兰不仅在醇亲王府内成为独一掌权人,就连载沣在朝堂上的政治决策她也要干涉。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儿子和丈夫的地位,谋求私利。
幼兰利欲熏心,据说她交通内外,卖官鬻爵,这方面和奕劻有一拼。奕劻也是个贪财心很大的人,幼兰的老爹病死后,奕劻任领班军机大臣,一手抓财政,一手抓练兵,集内外大权于一身,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当时的人们讥为“庆那公司”。
盛宣怀在私人信笺中就说过:
摄政王看着精明,实际上大权却操在两个弟弟手中,而嫡福是权力的总机关。
宣统三年(1911年)载沣纳邓佳氏为妾。邓佳氏的父亲没有什么官位,他只是个普通的满族老百姓,邓佳氏生于1897年,比幼兰年轻13岁,她16岁进入王府。从她在王府的遭遇中也可见幼兰个性的强势。
邓佳氏虽然年轻漂亮,但是在王府过的非常憋屈,整日战战兢兢的。幼兰所生的孩子从来不向她请安,更不称呼她什么。
邓佳氏的母亲和哥哥来王府探望,也只能从小门进去,直接去邓佳氏的住处,不能在王府随便走动,更不能受到宾客的礼遇,他们见了王府的阿哥和格格们还要向奴才一样毕恭毕敬地请安。尽管邓佳氏在王府诞下两个儿子,地位也没有多少提升,后来幼兰死后,已经退位的溥仪册封她为载沣的侧福晋,赏赐一套凤冠霞帔,她才有了正式名分。
二、看不清大趋势,不知进退辛亥革命爆发后,手握兵权的袁世凯重新掌权,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他逼迫隆裕太后罢免了载沣。
载沣卸去身上的担子,没有丝毫悲伤,反而松了一口气。回到王府后,他对幼兰说:“从今以后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幼兰一听,立时火冒三丈对丈夫破口大骂,嫌他不中用,没志气。骂过之后,余怒未消,跑进房里,失声痛哭起来……
“退休”后的载沣回归平淡的生活,他读书写字,写日记,研究天文地理,陪孩子们玩耍聊天。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6岁的溥仪退位,结束了大清帝国268年的统治。
可幼兰不甘心,一直认为自己儿子还有重登大宝的一天,自己丈夫载沣突然有一天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可是载沣连一点为此奋斗的表现都没有,他说:“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读书,他闭门谢客,常常一个人扎在书房里,对外界的事不管不问。
大清帝国没有了,不过由于优待条件,载沣每年都可以拿到5万两白银,可是幼兰掌握财政大权,她不放弃复辟,力求光复祖业,不惜将王府的银子大把大把地用于“光复大业”上,她和宫中的端康太妃(光绪帝的妃子瑾妃)结为同盟,不管是谁,只要能复辟,她就会拿金银珠宝去支持。
自己老爹的旧部、遗老遗少、奉系军阀,甚至宫中的太监都是她们要拉拢的对象,5万两白银很快花完,没有银子周转,幼兰就会偷偷地拿自己的首饰去变卖,不过,很多银子都被人中饱私囊。
而载沣知道历史不会倒退,复辟大清就是个笑话!
当载沣与母亲刘佳氏看着被幼兰挥霍的大叠帐单,气不打一处来。为了王府的未来,载沣也曾和幼兰和气沟通过,可她根本不听,惹得性情一向温和的载沣大发脾气,可幼兰根本不在乎。
1917年6月,张勋率5000辫子军进京,复辟大清王朝,幼兰将这“天大的喜事”告诉了载沣。没想到载沣送她俩字:“胡闹!”
果然,复辟才12天就宣告结束,可幼兰仍然对此心存幻想。
三、钻牛角尖幼兰嫁给载沣本身就是一场政治交易,二人虽然是夫妻,但追求目标不同,对很多事的,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样,观点不同。在教育孩子上载沣希望孩子们能平安健康的长大。而幼兰则希望孩子们光复祖业。
她有着非常强烈的政治渴望,如同慈禧。孩子们长大了些,幼兰就对孩子们强行进行灌输教育,要求子女牢牢地记住:自己是爱新觉罗的子孙,要时刻想着光复祖业!为了给儿女们树立榜样的力量,她自己则成为恢复流里的急先锋,她继续从王府中拿出大量的财物,去拉拢清朝的遗老遗少,结交权贵,一次次失败,仍不罢手,面对无力回天的清朝,仍旧心存幻想。
“拿出不少的财宝金银,打算买通奉天系的一些要人,利用他们来做颠覆民国、再次复辟的迷梦。当然,这些钱财不是入到太监的腰包中,就是落到袁德亮的手里,可是我母亲却不可一世地非常得意,听说有一次我弟弟看到她那鬼鬼祟祟的情形,曾问她和太监在商量什么事。她说:“现在你还小呢,将来长大了,就能明白我在做着什么了!”《我的前半生》
载沣认为大势已去,复辟是不可能复辟成功的,折腾也是白折腾。幼兰看着载沣这个窝囊劲儿就生气。
当她听到袁世凯当皇帝的消息,更是又气又恼话绝望,就想一死了之。她将自己关在屋里,准备自尽,被下人发现救下。然后,继续折腾。
她将光复大清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载沣一共有四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幼兰生了五个:长子溥仪、次子溥杰、长女韫媖、次女韫龢、三女韫颖。邓佳氏生了六个:四女韫娴、三子溥倛、五女韫馨、四子溥任、六女韫娱、七女韫欢。除了长女韫媖成年后死去,三子溥倛早夭,其余都健康活了下来。
幼兰经常劝导孩子们说:“好好做人,要好好的读书,好好的辅佐你们的哥哥,不要像你们的阿玛那样没有志气”。
而载沣对孩子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平安活着就好。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学习自然科学,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还购置相关书籍研读,并把书上所学的带入日常,他教子女们学习初等数学知识和天文知识。夏夜乘凉时,载沣给孩子们指认天上的星座,讲有意思的故事。还领着孩子们观看日食,教给孩子们把玻璃片放在蜡烛上熏黑,透过这个玻璃片去观察日食,有奶爸的陪伴,孩子们都很幸福,可幼兰偏偏加给孩子们好不现实的压力。
就在幼兰临终前仍不忘复辟,她还给二儿子溥杰一封遗书:
“杰儿,等你长大了,千万不要像你阿玛那样没有志气,要好好地念书,好好地帮助你哥哥,这才不负我生你一场……”
幼兰到死都没想明白,这封遗书毁了溥杰的大半生。
四、幼兰吸食鸦片,终结于鸦片复辟的失败,加上载沣的冷淡态度,幼兰陷入郁闷中。她开始走向人生的堕落,竟然抽起了鸦片!她始终不相信大清帝国已经消亡,日日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
她寄希望在溥仪身上,也寄希望在端康太妃的身上,认为只要他们和自己同心合意,就有希望光复大清。
可是那时的溥仪却一直想着逃出紫禁城,不愿意再当那个让他感到憋屈的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对溥仪影响很大,有一段时间溥仪老想着出国留学,并且他已经做好和溥杰、庄士敦逃出紫禁城的准备,正要出逃时,被载沣知道,连夜阻止,才未逃成。幼兰觉得儿子不想当这个皇帝,自己再努力有什么用?
自从隆裕死后,同治的三个妃子瑜妃、珣妃、瑨妃和光绪的妃子瑾妃(端康太妃),共同负责养育溥仪。端康太妃一溥仪的“皇额娘”自居,她开始端起了慈禧的架子,在宫内耀武扬威起来,还不把幼兰放在眼里。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幼兰彻底绝望。
就在溥仪处于青春年少的时候,大约十四五岁,他像现在的小青年一样开始追求时髦,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被端康太妃发现了,就挨了训,身边的太监也被打。她自以为自己就是当年的慈禧,动不动就按照慈禧控制光绪的那一套来对溥仪。她让自己宫里的六七个太监,来溥仪身边以照顾溥仪的名义监视溥仪,让溥仪感到很不自在。时间一长,溥仪受不了了,就开始反抗。
端康太妃的做法也引起一些王公大臣和溥仪老师的反感和不满,特别是溥仪最尊崇的老师陈宝琛支持溥仪。
有一天,端康太妃将太医院里的一个叫范一梅的大夫给开除了。溥仪知道了就有些烦躁,陈宝琛也气愤地对溥仪说:“身为太妃,专擅未免过甚。”总管太监张谦和也说:“万岁爷这不又成了光绪了吗?再说太医院的事,也要万岁爷说了算哪!连奴才也看不过去。”
溥仪一听也来了气,想起端康太妃对自己的重重限制,她不过是“庶”的,隆裕太后在世的时候,他和隆裕坐在一起吃饭,端康太妃作为“庶”妃也只能站着吃饭,在溥仪心里,她不过是一个妾的身份,根本不配做自己的母亲。
于是溥仪就和陈宝琛商量,去当面质问端康太妃,陈宝琛很支持溥仪,张谦和也给溥仪鼓劲让他去。
面对端康太妃,溥仪直接质问她为何要开除范一梅,让端康太妃很没面子,她怒气冲冲训斥溥仪,溥仪一点也不怕她,还和她吵了起来,张口说出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说她不配称他的母亲。溥仪畅快淋漓地发泄完就回去了,留下恼羞成怒的端康太妃在那气得颤抖。
为了挽回面子,端康太妃就令人将溥仪的祖母刘佳氏和他的生母幼兰叫到宫里来,见到她们一阵噼里啪啦,说了很多难听得话,将怒火都发泄到她们身上,还让她们在殿外跪了整整一个上午,幼兰和溥仪的祖母也只能委屈求全,低声下气地道歉,可端康太妃还不算完,就又把溥仪的父亲载沣和各王公大臣还有溥仪的老师也都叫进宫,将溥仪对她时如何的无理又说了一边,还让幼兰和溥仪的祖母去说服溥仪,让溥仪跪下给她道歉,才算翻篇。
从来没有向任何人低过头,更没有被人训斥过的幼兰,一天之中全都经受了,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对她来说是奇耻大辱,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也受不了自己满心希望的两个人针锋相对,加上幼兰多年来为复辟掏出那么多的银两珍宝,很多都被人骗去了,就觉得很憋屈,她心里很难过,很绝望,想不开就在卧室中吞鸦片自杀了,从此载沣得以解脱,邓佳氏在王府挺直了腰杆,醇亲王府的钱财得保。
总结:幼兰这个要强的女人,在复辟上屡次受阻,不知回头。她执拗顽固,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她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无论她怎样努力也复辟不了已经腐朽的大清,端康太妃的训斥和刁难,是压毁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样的羞辱摧毁了她的高贵形象,摧毁了她最后的心里防线,使她在极度脆弱的情况下走向不归路。她死得不光彩,死因被隐瞒,仅“紧痰绝”三字就概括了她的结局,只有她的孩子在为她的死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