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上海这位专家逝世,生前放弃市区优越条件,主动请缨去郊区

甘梓萱 2025-02-12 15:16:44

吴萍山走了,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是谁一个老医生,一个抗美援朝老兵,一个默默奉献的人。89岁,听起来很遥远,又好像很亲切。生命就是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1935年,浙江杭州,一个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寂静。这是吴萍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中。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头顶。小吴萍山可能不知道,他的人生将会如此波澜壮阔。

他的童年,是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的。炮火声,哭喊声,可能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那时候的孩子,都早熟得可怕。他们知道,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小吴萍山可能也是这样,在艰难的环境中,学会了坚强。

战争结束了,和平来临了。但是,新中国的建立,又给了吴萍山一个新的使命。17岁的他,穿上了军装。那是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年轻的吴萍山,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决定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军营里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吴萍山可能觉得,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至少,他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他要为国家做贡献,他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军营里,他可能第一次接触到了医疗知识。这可能就是他日后成为医生的起点。

战争结束了,吴萍山没有选择继续当兵。他选择了另一条路,成为一名医生。这个选择,可能源于他在战场上看到的太多生命逝去。他想要挽救生命,而不是夺取生命。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转变啊。

1960年,吴萍山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25岁的他,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白大褂。他可能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救死扶伤,这是多么崇高的职业啊。

但是,成为一名医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吴萍山可能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研究病例,学习新技术。他可能也经历过失败,看着病人在自己手下离去。但是,这些都没有打倒他。他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在华山医院,在仁济医院,吴萍山不断积累经验。他可能觉得,自己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50多篇专业论文,是他努力的证明。每一篇论文背后,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

1982年,已经47岁的吴萍山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要去嘉定区工作。这个决定,可能让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市区医院的好条件,去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呢

但是,吴萍山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他可能觉得,医生不应该只在条件好的地方工作。更需要医生的,是那些医疗条件落后的地方。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初心,想到了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更需要自己的地方。

来到嘉定区,吴萍山可能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这里的医疗条件,远远不如市区医院。但是,他没有退缩。他可能想,既然来了,就要把这里的医疗水平提上去。他要让嘉定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吴萍山可能经历了无数个困难。设备不足,人才缺乏,老百姓的不信任。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改变着这里的医疗环境。

在嘉定区的日子,可能是吴萍山最忙碌的时候。他不仅要做手术,还要管理医院,还要培养年轻医生。每一天,都是满满当当的。

一台手术接着一台手术,吴萍山可能常常忘记了时间。他可能经常忘记吃饭,忘记休息。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每一台手术,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病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老医生,曾经是一名军人。他们可能只知道,这个医生技术好,态度好。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付出了多少努力。

吴萍山可能也有疲惫的时候。但是,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时的笑容,他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这可能就是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2024年2月8日,89岁的吴萍山躺在了嘉定区中心医院的病床上。这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他可能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从参军入伍,到成为一名医生,再到来到嘉定区工作。每一步,都是那么的不容易。但是,他没有后悔过。他可能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值得的。

周围的医护人员,可能有些是他曾经的学生。他们可能想起了这个老院长教导他们的点点滴滴。他们可能想,如果没有吴院长,嘉定区的医疗水平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吴萍山闭上了眼睛。他可能看到了自己一生的跋涉。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建设的岁月。从穿军装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一生,就是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缩影。

2月19日,上海市嘉定区殡仪馆。吴萍山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鲜花、照片,还有沉默的人群。这是对一个伟大生命的最后告别。

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人,可能有吴萍山的同事,有他的学生,也有曾经被他治疗过的病人。他们可能想起了与吴萍山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教导,那些鼓励,那些温暖的话语。

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告别,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吴萍山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最艰难的岁月,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医者仁心,这是吴萍山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四个字的含义。他的离去,是医疗界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但是,他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吴萍山走了,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的离去,让我们不禁思考,还有多少像吴萍山这样的医生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地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一直是一个难题。吴萍山选择去基层工作,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更多像吴萍山这样的医生,去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基层医疗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强大的基层医疗,就没有真正的全民健康。吴萍山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医疗建设的艰难,也看到了希望。

医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吴萍山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好医生,不仅仅是在治病救人,更是在传递希望,传递爱。

89年,对于宇宙来说,可能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一生的长度。吴萍山的89年,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精彩。

他经历了战争,见证了和平。他从一个参军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医生。他的人生,就像是一部中国现代史。

无数次的生死相托,是吴萍山人生的写照。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他可能救治过成千上万的病人,每一个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吴萍山的一生,平凡中见伟大。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他的每一天,都在为他人付出。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最伟大的吗

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不是活了多久,而是活出了怎样的精彩。吴萍山的一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为他人而活,为理想而活。

吴萍山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的故事,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这,可能就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宝贵的礼物。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