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PK轻薄的前提是什么?

小咖科技 2017-02-25 11:58:50

文/张诗雨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手机轻薄化似乎成为用户和手机厂商们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回顾智能手机行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手机每被做薄0.1mm都会引来外界如潮的好评,如今我们常见的手机一般都在6mm-9mm之间,大部分厂商的旗舰机型更是做到了6-7mm厚。

事实上,每个时代的手机厂商都有一些外形设计上的追求,比如功能机时代的超小型设计,毕竟感官刺激是卖出产品的第一步。到了智能机时代,轻薄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它让手机变得更加便携、易用。不过近年来,这个概念似乎也被一些厂商玩坏了,离最初追求轻薄的初衷越来越远,越来越背离最初追求轻薄背后的意义。

比如,OPPO和vivo曾先后做出了4.85mm的OPPOR5以及4.75mm的VIVO X5 Max,遗憾的是,两款手机的电池容量均为2000mAh。显然,此时轻薄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仅仅是作为一个附加值而存在的。而这个时候的轻薄概念,也难免沦为噱头之嫌或者被指炒作的新闻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在各大科技媒体上看到诸如“最轻薄智能手机”、“厚度仅为XX毫米”之类的宣传语的原因。

所以,在我看来,手机厂商在追求轻薄之前,更吸引用户的是手机整体工业设计及材质、手感、硬件性能、相机画质、电池寿命、价格等种种因素,而不是以偏概全误导消费者。唯有在确保手机整体拥有质的提升之后,相比之前减少的那几毫米厚度便是锦上添花的附加值了。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智能手机除了更快的处理器、更多的运行内存和更大的显示屏幕之外,过去几年里一直吹嘘的“更轻、更薄”,似乎已经不再是主要趋势了。那么,对于机身厚度来讲,究竟多少厚度才能带来最佳握持体验呢?

目前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相对于高端手机的拼配置拼硬件。中端手机的要求更高,因为重视体验的中端手机,在手机优化上需要研发者倾注比旗舰手机更多的心血。

我们以三星Galaxy C系列为例,众所周知,三星Galaxy C系列是三星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本地化产品,并注入本地化元素,定位年轻用户。从目前来看,三星Galaxy C系列所面对的2000—3000元市场也是中国智能手机最为关键的区间,从定价来看,正好对标国内的华为和OV等国产品牌,所以对于中国市场来讲,也最具有参考价值。

以三星Galaxy C系列中的C9 Pro为例,此前,在外观设计上,经过用户的多次握持体验,测算出7.4mm以下是消费者对于6寸大屏手机最为钟爱手感上限。为了给予用户最佳的舒适手感,三星中国研发团队把厚度降到6.9mm,不但达到了消费者最佳握持感的需求,还通过硬件的提升远远地把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

除了带给消费者最为钟爱的握持感外,C9 Pro也显示出了足够的诚意,包括首发骁龙653处理器,6GB的超大内存,正面配备2.5D弧形玻璃、6英寸1080P屏幕,材质为SuperAMOLED,屏幕尺寸超过此前C5和C7分别5.2英寸和5.7英寸的尺寸,做到了更大更薄,目前已经是三星现阶段屏幕尺寸最大的一款手机。

按照理论来讲,如果机身偏轻薄,那么续航也会相应大打折扣。相反,C9 Pro内置4000mAh大容量电池,拥有大屏低功耗的性能,整体控制比较稳定,这样的电池容量对于重度用户来说绝对足够,而且轻度用户用上两天没有问题。C9 Pro正是凭借各方面的优化,在业界被称为"永动机"。

与之相比,华为Mate 9 Pro机身厚度为7.5mm,虽但没有达到7.4mm以下满足消费者最佳握持感的标准,而且在机身比较厚的情况下,其续航勉为其难和机身厚度仅为6.9mm的三星Galaxy C9 Pro相同。

不可否认的是,将手机做薄的确是一件技术活。用罗永浩的说法就是“结构工程师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才能将手机厚度减轻1mm”,手机设计的越薄,越发能体现出厂商在设计上的功力。不难看出,三星在保障提升手机整体体验的前提下,依然能做到6.9mm极致薄的机身,更一步到位实现了与竞争对手在硬件结构上的优势。这一切,的确需要很高的技术功力。

纵然,手机轻薄,不仅可以在视觉上带来无与伦比的美感,同时也是便携的象征,更重要的是,操作舒适,手感的体验也会提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不能盲目追求轻薄而忽略体验,因为,对于用户来说,真正决定购买一款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它的整体表现,绝不单纯是因为它有多么轻薄,从这点看,三星Galaxy C9 Pro做到了集轻薄、精美、极致体验于一身,的确一切做的刚刚好。

0 阅读:0

小咖科技

简介:百度百家等专栏作者,WeMedia联盟成员,专注TMT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