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提出“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几年老”这一观点,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然而这一说法却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梁教授将“啃老”美化为自我探索的过程,可这种观点是建立在理想化假设上的空中楼阁。他忽略了现实中大部分年轻人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对于众多普通家庭来说,孩子毕业意味着要反哺家庭,减轻父母负担,而不是继续依赖父母。所谓的“有条件”,只是少数人的特权,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普适性建议。
再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职场空白期会给年轻人带来难以预估的负面影响。两三年不工作,意味着技能停滞、社交圈子缩小、社会适应性降低。当重新进入职场时,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早已落后于同龄人,面对残酷的竞争更加力不从心。而且,探索世界、挖掘兴趣并非只有“啃老”这一条路可走。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年轻人完全可以在工作之余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拓宽人生视野。
(图片取材于网络)
此外,宣扬“啃老”观念可能会让年轻人滋生逃避心态。一旦这种逃避被美化,社会的奋斗精神将受到冲击。年轻人本应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需要积极面对挑战,而不是躲在父母的庇护下。梁教授的观点无疑是在为这种逃避行为寻找借口,这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整个社会风气都有着不良的引导作用。
我们承认年轻人需要时间去探索,但绝不是以“啃老”这种方式。社会应该引导年轻人在独立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去寻求个人发展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不是提倡这种不负责任的“啃老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