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二虎
话说辽道宗的南府宰相兼中书令,魏国公萧惟信告老退休回到故乡丰州(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之地的家族牙帐,其子楮特部节度使萧孝恭率儿媳耶律氏一家奴仆出牙帐三十余里迎接。
这是柔风旖旎的春天,当萧孝恭远远望见父亲萧惟信,率妻儿及手下下马,迎候在路旁。
萧惟信可以说是锦衣还乡,无上荣耀,思量自己的家族,列祖列宗、世世代代都有官居南府宰相者,自遥辇氏执政以来,到自己已经九世,“著望之家,目以为冠”,自己此番可以说是愤而离职,奸臣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结党营私,诬陷皇后萧观音,又陷害皇太子,他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力陈皇太子之清白,耶律乙辛之奸邪,大义凛然,然而昏庸的辽道宗根本不顾骨肉亲情,被耶律乙辛蒙蔽。
侍卫萧忽古怀藏利刃,伏于耶律乙辛必经的一座桥下,准备刺杀耶律乙辛,但苍天无眼,忽降暴雨,而只好作罢,随后又准备趁耶律乙辛外出打猎动手,萧惟信得到消息,劝阻了他,因为耶律乙辛每次狩猎都防守严密,带着大量亲信随从,无法得手,还会陪上性命。
萧忽古耿直忠贞,又准备找机会刺杀,被耶律乙辛得到消息,抓起来以不轨罪严刑拷打,然后发配边远地区。
萧惟信不畏耶律乙辛的陷害,揭穿耶律乙辛的种种卑鄙龌龊,见辽道宗如中邪一般,听不进一句忠告,令他寒心,使告老回乡。
萧惟信远远地就看到儿子萧孝恭,他缓缓策马而来,当萧孝恭看到父亲须发斑白,内心也是感慨颇多,由于父亲与耶律乙辛一党势不两立,也阻碍了自己仕途的升迁,但天地有正气,他上前为父亲拉住马缰绳,扶父亲下马,道边已经搭起临时毡帐,进帐后,三个孙子消灾奴、杨奴、望孙都上前拜见,萧惟信内心涌动着热流,亲情让他隐然于幸福。
稍作休息后,众人上马,很快就来到萧孝恭的牙帐,萧孝恭准备了盛大的宴席,丰州城的官员,当地的遥辇氏贵族,楮特部的贵族,自己手下的将校以及萧氏家族的亲属都参加,所有人都向当年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滦河之变的功臣,位高权重的原南府宰相萧惟信敬酒,萧惟信精通本民族的文化和汉文化,老夫聊发少年狂,即席作了一首诗。
萧孝恭对父亲说:“父亲,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好去处。”
次日清晨,萧孝恭陪父亲萧惟信吃完早餐,骑着马,率一行从人,向丰州城方向进发,约莫走了十多里左右,已经望见丰州城的城墙,但眼前的景色更加令萧惟信欢心鼓舞,但见一丛丛的海棠花开了,有的初开若胭脂点点,有的怒放似缬晕明霞,加之这些海棠树叶茂枝柔,着实娇妍可人,那海棠的花朵虽然姣小但繁盛累累,重葩叠萼,花团锦簇。
萧惟信扬着马鞭对萧孝恭说:“恭儿,几年没有回乡,竟然有如此一片海棠花。”
萧孝恭微笑着回答:“父亲这片海棠都是我亲手植下,就是为了父亲晚年有一个好去处。”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父亲,大宋的苏氏父子的诗文在我们大契丹也是颇受欢迎啊。”萧孝恭抬手指着又说:“父亲你看!”
萧惟信顺着萧孝恭手指的地方,看到一处宅子,掩映在海棠花海中。
“恭儿,那是何人宅子?”
“父亲,那是我专门给父亲盖的,把你多年的藏书都都安排在这里,今后父亲便可以赏景观花,读书饮酒。”
说话间,父子来到宅子前下马,步入台阶,进入室内,这是一溜起檐的五间房子,诺大的书房就占了两间,四壁书架上摆放着书籍,有契丹人自己的契丹文书籍,更多的是来自北宋的汉文书籍,一下令萧惟信欣喜若狂,又情不自禁地吟了唐代诗人郑谷写海棠花的诗句:“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俎开时。”
萧孝恭见父亲萧惟信兴致勃勃,就说:“父亲给这宅子命个名吧!”
“一丛丛海棠环绕,令人顿生儒雅之趣,就叫‘雅棠居’吧!”(当年萧孝恭为父亲种海棠建书房的地方就是乌丹镇海拉大街中段一带)
萧惟信解释说:“‘棠’与‘堂’,汉语中谐音,所谓‘玉堂富贵’莫不如此,此花人称‘花尊贵’。”
萧孝恭接口道:“汉文化中,海棠素有‘花中神仙’之美誉,父亲就是这花神仙,长寿延年!”
萧惟信又说:“《诗经》中曰:投我以木桃(木桃就是海棠),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我儿这是‘投我以木桃’呀!”
契丹人的辽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辽中期从帝后、贵族到普通老百姓很多都兼通契丹语与汉语,使用契丹文字与汉字。
辽圣宗就有《传国玺》诗:“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
而辽道宗更是倾慕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写有“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作佳句。”
辽道宗皇后萧观音更是诗词妙手。
萧惟信的从政生涯就是伴随着辽道宗耶律洪基当皇子开始,史载:萧惟信“资沉毅,笃志于学,能辨论”,精通汉文化,熟知仪礼,博闻广记,对汉学的儒家传统教育颇有研究,对于唐大宗的《贞观政要》爱不释手,辽兴宗重熙初年为官,到了重熙十五年,辽兴宗让他为当时已经立为太子的、燕赵国王耶律洪基(辽道宗)的老师,并且告诫他:“耶律洪基身边聚集了很多拍马屁的小人,如此下去,会影响到太子。现在我让你当他的老师,是希望你能‘以道规诲,使知君父之议’,有什么问题或者你认为那些人不适合在太子府上,可及时告诉我。”
萧惟信成了耶律洪基的老师之后,有时间就教他唐太宗的《贞观政要》,给他讲“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可以说,辽道宗雅好汉文化,与萧惟信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辽兴宗去世,辽道宗耶律洪基即位,萧惟信任北院枢密使兼北面林牙。
清宁九年,萧惟信随辽道宗狩猎太子山,皇太叔耶律重元与其子涅鲁古,勾结陈国王陈六、知北院枢密使萧胡覩等人发动叛乱,攻打辽道宗滦河行宫,阴谋夺权,萧惟信义无反顾地同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南府宰相萧德、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等人摧锋力战,平定了皇太叔之乱,赐竭忠定乱功臣,封魏国公。
在契丹人中,萧惟信家族可以说深受汉文化熏陶,具有极高的汉文化的素养,其子萧孝恭“译缀史册,添辽汉之风;定礼删诗,执投虚之刃。其老子典,孔氏文,律吕象纬,不烦学习,皆生而知之,盖天性也。”由之,萧孝恭才为父亲修建了这个读书养老的所在。
过了几日,萧惟信正在雅棠居读书,其侄孝资、孝思、孝宁相约前来探望退休的伯父萧惟信,当萧惟信与侄儿谈吐正欢,下人来报:三位姑爷到。
何为三位姑爷,也就是萧惟信的三个女婿。说来萧惟信一族世代与辽太祖幼弟耶律苏一族联姻,自己的儿子萧惟信就娶了耶律苏玄孙迪烈之女,萧惟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耶律苏玄孙迪烈的三个孙子。所不同的是长女都哥嫁给老三奚王府监军太尉耶律桂,次女庐佛女嫁给老大牌印将军耶律解里,三女儿乌庐本嫁给了老二判易州团练使耶律筠。
于是,萧惟信让儿子萧孝恭与三个侄儿出去迎接,三个女儿与女婿走进雅棠居一一拜见萧惟信,并呈上礼物,最令萧惟信高兴的是,三女婿的礼物是一套北宋刚刚印刷出来《四书五经》。
人逢喜事精神爽,萧惟信告老回家,享受着亲情的快慰,与侄儿、女婿们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萧惟信谈到入仕报国,愿为辅弼济天下,兴致来了,不由朗读大唐李白的文字:“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耶?”
远离了官场,远离了耶律乙辛一伙奸诈小人,萧惟信每日在雅棠居读书,而人一直心系军国大事,保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情怀,他的凛凛气节,拳拳之忠,眷眷之情,连同雅棠居,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