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大部分人都是明白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比如很多年轻人高举着“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大旗,却很少考虑如何安享晚年。
对于这个担忧,有人提出了惬心贵当的方案:在年轻的时候努力赚钱,老了依靠积蓄选个优质的养老院。
这个方案貌似行之有效实则问题多多,比如究竟要有多少积蓄才能保证衣食无缺,在没有子女的支持下晚年如何保障利益等。
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出了很糟糕的示范,这里有一批年龄在65岁到70岁的老年人,他们有房有子女甚至还有不少存款。但依然晚景凄凉,甚至要面临破产的尴尬局面。
这将近1000万人直面的“老后破产”困局已经成为日本近年来最尴尬的现实议题,参与讨论的人有很多,建设性意见却寥若晨星。
老后破产的危局人口的老龄化早就成为日本之殇,新世纪初就不断被拿来讨论。然而直到现在,政府依然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手段,导致问题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早些时候,媒体对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报道还是浅尝则止,没有深入内核。
但2016年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记实录——《老后破产》就把这个问题近乎直白的展现在社会层面,引发了舆论热潮。
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十几位日本老人,里面清晰描述了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和遇到的困境。
它以金钱为线索,讲述了日本“团块世代”在退休后濒临破产的生活,直指一个名为“长寿”的噩梦。
所谓的“团块世代”指的是1947年到1949年出生的日本人,是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婴儿潮。
这短短的几年里诞生了将近1000万的新生人口,他们长大后成为了建设日本的骨干力量,后者能在七八十年代获得腾飞就是这些人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在他们的努力下,日本短暂地进入了全民中产的时代。因此,这个世代曾经被认为是日本最富裕的一代。
到了纪录片播出的时候,这些人的年龄在65到69岁,已经过了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
然而其中很多人正陷入濒临破产的困境,哪怕他们有房子、有积蓄、还有养老金,但问题依然严峻。
这些人大多有幸福的家庭,他们的父母辈是日本最长寿的一代。
因此,对“团块世代”来说,哪怕已经退休了,很多人还在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开销不菲。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人的子女又赶上了日本的经济萎靡期,不少都面临着“中年失业”的危机。
对“团块世代”来说,他们的退休生活就是上有90岁父母,下有失业子女的尴尬情况。
“父母双全,儿孙环绕”对他们来说既是难得的天伦之乐,也是沉重的生活负担。
而且最近这几年,日本的经济愈发下行,通胀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团块世代”辛辛苦苦存下来的积蓄,面对日渐提高的生活成本,开始变得杯水车薪。
一旦家中成员遇到了突发情况,很可能就会破产,变得一贫如洗。
在NHK拍摄的纪录片中,几乎每一个出境的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兢兢业业在工作,甚至不少都做好了完善的储蓄计划。
但是他们在退休之后依然困顿于毫无希望的情状。
当记者询问他们如何看待现在的生活时,这些人都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惆怅地回复:“从没想过老了会变成这样。”
根据相关的数据,在“团块世代”的近1000万人中,超过67%的受访者表示政府提供的养老金根本不足以覆盖生活成本。
为了继续生活,很多人年近古稀依然在忙碌工作。
“团块世代”的生存现状之所以每况愈下,和日本这两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有着很大关系。
这群人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处于三代同堂的状态,而其中的失业人口高达62万。
在纪录片《老后破产》中,生活在埼玉县的新美夫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是典型的三代同堂。
夫妻两个人年过花甲还需要继续外出打工,因为不仅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他们同住的儿子与孙子一家也需要在老两口的接济下才能生活。
年轻的时候,新美夫妇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过上如此拮据的晚年。
他们在结婚以后一直努力工作,早早就带着家人过上了中产生活。不仅居住在高档小区,还给两个儿子提供了优渥的教育。
而且两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有着非常清晰的生活规划,也很重视储蓄和理财。
到妻子退休的时候,夫妻两一共有200多万日元的积蓄,加上一套不错的房产。
其实如果只是老两口自己,生活还可以维持得很体面。因为妻子惠子的退休金加上丈夫吉春的工资已经超过了37万日元,足够负担现有的开销,照顾他们的父母也完全不吃力。
在两个儿子都结婚之后,新美夫妇本以为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
谁知道变故却突然发生了,3年前儿子司今的妻子去世,他自己又被公司辞退,一家三口只能寄居在新美夫妇家。
儿子和孙子的到来,让新美夫妇的生活成本瞬间提升。
他们不仅需要照顾惠子89岁的老母亲,还需要给儿子和孙子提供生活费,饮食起居上的照顾也消耗了惠子大量的精力。
67岁的吉春本来准备在前两年就选择退休的,结果儿子到来后,面对飙升的生活费成本,他只能继续在殡仪馆工作。
但是伴随着年纪的提升,他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工作的强度和氛围。
而且惠子母亲的年龄也在增长,老人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每周都需要送到专业的护理中心,一待就是四天。
每个月光是护理费用就需要3.2万日元,而老太太的退休金很少,还需要新美夫妇补足所缺。
当孙子从小学升到了中学后,他们在衣食住行上的花费变得越来越高,无论怎么节省,一家人每个月的伙食费都需要15万日元。
新美夫妇的财务状况逐渐从三年前的收支平衡发展到如今的入不敷出,每个月的赤字都在10万日元以上。
而老两口的积蓄只有200万日元,如果他们的儿子迟迟找不到工作,只要两年左右,家里的钱就会见底。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新美夫妇表示从来没想过退休后会是这样的凄惨。
早知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再少花一点,多准备一点积蓄。
可如今的情况也并非夫妻俩的责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其实他们的退休金已经足够日常开销了,还会剩下不少。
彼时的中年夫妻根本不可能预知到日本会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发展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
如果说新美夫妇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勉强归因于存款不够,抗风险能力较差。那么,另一位受访者青山政司的问题又该如何解释?
68岁的青山老先生已经退休,6年前妻子不幸离世后,他独自一人悉心照顾着91岁的老母亲,生活过得非常清贫。
让纪录片制作组没想到的是,这个穿着朴素、家中空空荡荡的老人却有超过2000万日元的存款。
说起这一点,青山政司露出一点些微的笑意。年轻的时候,他立志给父母妻子提供优渥的生活。
因此当时非常卖力地工作,闲暇之余还跟人做了一点生意,数十年的奋斗后让他积攒了不错的身家。
他对自己的生活一度非常满足,认为存下的积蓄足够给家人提供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然而,如今他和母亲却过得非常拮据。
青山政司的家中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家具,每天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和他高额的存款完全不相称。
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如果不加控制的消费,老先生很可能几年后就会破产。
虽然青山老先生每个月都有8万日元的退休金,但是根本覆盖不了母子两个人的日常消费。
因为他的母亲是农民,之前一直交不起保险金,因此年老后根本没有退休金。
这一点也是团块世代的通病,他们的父母辈基本上都没有退休金。
为了控制好每日的花销,青山政司和母亲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他们每天的伙食费都尽量控制在500日元以内,购买的都是平价菜,冰箱中几乎看不到水果。
除了日常的开销,青山政司每个月还要给母亲支付非常高的护理费用。
把所有的花费加在一起,每个月至少要支出15万日元。他只能看着自己的存款逐年减少,却几乎没什么办法。
和很多退休老人一样,青山政司也想过要外出打工来贴补家用。但是他的母亲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必须有人时时陪伴。
他打工赚的钱根本无法抵消护工的费用,还不如自己在家中照料。
面对让人近乎绝望的未来,青山政司的心态已经趋于平和。他表示无论如何都要照顾好母亲,会陪伴她直到最后一刻。
当记者询问“有没有考虑过积蓄花光”这个问题的时候,青山先生叹了一口气,平静地回答“可能会选择自杀吧”。
这个答案并不是青山政司独有,在《老后破产》这个纪录片里,几乎每个受访者在谈到未来的时候都只能想到这个结局。
伴随着老龄化趋势席卷全球,日本遇到的这些问题已经并非它一地所有。
放眼望去,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遇到了类似的困境。而它们的政府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而这个问题也逐渐在中国有了苗头,很多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到了2050年,如今活跃的90后和95后也会步入老年,届时问题将更加严重。
根据专家的预估,在2050年的时候,中国的老龄人口可能会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而考虑到我国如今不断走低的生育率,那时的老人必然要面临一个问题——养老金不足。
因为养老金运行的机制就是用年轻人当下缴纳的资金去给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
生育率大幅下降会导致未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养老金必然会捉襟见肘。
而且伴随着年轻人的减少,人力成本也会迅速提升,未来的养老花费也会比如今高出很多。
相较而言,日本已经算是拥有相对完善的养老体系了,这里的老年人依然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
我国的养老资源一直比较匮乏,如果没有子女,单靠养老院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不少年轻人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选择了逃避,有的人还寄希望于政府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可惜的是,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都束手无策。
他们能找到的解决方法无非是延长退休年龄,加大财政补贴这样的基础手段。说到底,养老最终还是只能靠自己。
因此对年轻人来说,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开始准备。首先是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不要被消费主义裹挟。
“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这样的想法在30岁之前尝试下没有问题,之后就要尽量避免。
经过疫情的冲击,其实不少人也意识到了储蓄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手中有钱,心中才能不慌。而养老就好像一场时间被大幅拉长的“疫情”,所以存款必须要搞得多多的。
其次,考虑到各个发达国家的现状,中国未来延长退休年龄已经是必然,否则单靠养老金完全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既然它的实施已经是势在必行,那年轻人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培养一些不太消耗体力,但是又有旺盛需求的技能。
这样以后年纪大了,也可以有一个养家糊口的手段。虽然可能薪水微薄,但只要有金钱流入,晚年就不会觉得无依无着。
结语“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是古代儒家最高的治世理想。
但是它何时实现,与人力、政府甚至时代形势都无关,只看生产力是否能大踏步发展。
就目前的科技发展趋势来看,80后和90后年老的时候,能否等到生产力的大幅跃迁是个未知数。
因此,在日本发生的这些养老难题也有可能在中国出现,这并非耸人听闻。
与其到时候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不如从现在开始拒绝消费主义,给未来的自己提供依靠。
我们的70丶80后老了可能还不如小日本呢!
高税收低福利,然后,开发商诈骗没人管,以后的生活还真得不能大意
如果都不去消费社会会更早停摆,消费量力而为,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80后以后的日子
第一个他儿子没工作就不会再找吗?孙子学费为什么要爷爷奶奶付?
所以太长寿了有时也不是好事,特别是没有质量只是瘫在床上无法自理的长寿,我希望自己能在衰老到失去自理能力之前就猝死,这样对自己对大家都好。
看到了人家很孝顺
东亚如果不生育子女 多出来的抚养教育完全可以覆盖舒适的退休生活
是啊,有60岁去买房的,最后一程再被刮油。
长寿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说实话 这也是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的重要原因。自己单独生活就很苦了,再附上社会责任,就可坑爹了。
200万日元存款那就是12万,有什么用,2000万日元其实能过得不错了。
所以说啊,在中国普通人出路何在,人家至少有车有房有子女,那么我们有什么(๑•̌.•̑๑)ˀ̣ˀ̣ 我今年33,存款不足十万,父母女儿每月要拿去5000多生活费,尤其是女儿上学各种费用压的难受,计算一下我老了可能连养老院都去不起了[笑着哭][笑着哭]
到60安乐死吧,别绐社保添麻烦
都一样都一样。
所以结婚要金的饰品。金子才是最保值的硬通货。这些年为什么要房,因为觉得房子会成硬通货,事实上不能
整个世界都在朝人口递减趋势发展,人类占用过多自然资源,社会也就没那么多资源供给人类生存
通货膨胀,解决问题 。
过几年看 我们更他么严重
明白为什么放任新冠了。。
现在交了社保各种理由报销不了,现在渐渐的也对社保失去了信心
养老院不过是一个骗局而已,自己的老人养的都不多,何况别人的老人。什么,你说给钱了的,抱歉,大家都给了,点到为止,剩下的自己想
养儿啃老,能不累么
对于绝症病人和足够老不想活的人放开安乐死解决所以问题[得瑟]
那么对比一下中国老人,我觉得30%的人早活不下去了。
加
好在没有响应三胎,社会负担这么重,最好就是少生不生,老了没钱死了算逑,不用无休止的焦虑
啃老[得瑟]
长寿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一种痛苦。80岁后大部分人都没有生活质量了,能生活自理还是好的,不能的话,太累了。
关心小日本干嘛?还是关心中国70-80后吧,一样的生活压力大,要养小养老还没资产。
安乐死合法化
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不能靠生孩子,生孩子增加个人养育负担但提升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大家都明白最优策略就是我少生别人多生。解决老龄化的最终出路是科技提升生产率,以前一个人赶着牛只能种五亩地,现在一个人开着拖拉机能种五十亩地[得瑟]
有些方面日本现在就是应照着我们的未来,地产泡沫是这样,人口老龄化,我们也已经开始了!
买了房子烂尾了,不还贷款就成老赖,多年努力化成灰
到中国养老来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