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2:《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3:《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4:《徐向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他是十大开国元帅之一!
却被后人评价“不会打仗”!
1946年,陈毅在山东作战期间,不仅六战五败,还遭到军中将士的集体质疑,他们联名上书毛主席,要求换掉前线主帅!

一边是手下爱将,一边是将士请愿,毛主席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陈毅元帅又该何去何从呢?
1946年夏,国共内战全面爆发。陈毅接到毛主席密令,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
可谁知,这位新四军军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还感到异常沉重。
因为,此时的山东战局,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当时,各个部队刚经历大乱重编,各路将领互不服从,军心涣散。更糟的是,陈毅与山东政委此前就有过节,在如此内忧外患之下,,他这个"空降司令"的处境,自然也就更为尴尬

7月,蒋介石悍然发动进攻。陈毅率军在淮北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首战告捷。
然而,胜利的喜悦还未散去,形势就急转直下,蒋介石派出大量援军,解放军瞬间陷入劣势。为避免正面对抗,陈毅决定转战灵璧、泗县,与实力较弱的桂军交战。
尽管,这个决定遭到多位将领反对,但当时的陈毅,急于建功站稳脚跟,于是下令强攻泗县。不料天公不作美,连夜行军时遭遇暴雨,武器弹药严重受潮。
面对早有准备的守军,解放军在城下损失惨重,近两千将士壮烈牺牲。随后的战斗中,敌军抓住战机发起反扑,两淮地区相继失守。

短短数月,山东野战军在陈毅指挥下六战五败,只有泰安一胜,这样前所未有的败绩,让军中将士们实在难以接受,多位将领联名上书毛主席,要求更换主帅。
前有战败成绩,后有手下告状,陈毅遭遇军事指挥“滑铁卢”后,本人也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还主动报告中央和毛主席,请求辞去职务。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在接到众将领的控诉后,非但没有立即拿下陈毅,而不久后,更是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历史性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不仅挽救了陈毅的军事生涯,更为山东战局带来了转机。

如果单纯论指挥战果来看,六战五败的成绩,的确不适合继续留在前线指挥作战。
可毛主席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最终选择保下了陈毅呢?而后来的战局走向又会如何呢?
事实上,毛主席在收到将领们的联名信后,确实考虑过由徐向前接替陈毅,但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还是决定,继续信任这位手下爱将。
因为在毛主席看来,陈毅虽然接连失利,但他为人冷静,善于统筹全局。

在军心不稳的关键时刻,如果贸然换帅,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混乱。更重要的是,山东五次败绩,不仅仅只是指挥不当,还有天气等意外因素,而备选的徐向前将军,当时身体欠佳,不适合立即上阵。
因此,毛主席思来想去,还是由陈毅领导作战,更为合适。
不久后,中央决定山东野战军与苏中野战军联合作战,由陈毅仍是军中最高统帅,但专注于统筹规划,而善战的粟裕则负责前线指挥,成为实际上的军队指挥官。

这种分工,不仅化解了军中的质疑声,更创造出一段军事佳话。
从此,山东战局逐渐好转。而那位曾经被讽为"不会打仗"的司令员,最终成为了开国元勋中独树一帜的"儒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