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杀害刘胡兰凶手的下场》新华网
2:《揭秘抗战时期刘胡兰等七烈士被谁出卖?》新华网
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被反动派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这位少女英雄昂首挺胸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
毛主席得知后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认为,刘胡兰是死于反动派刀下,但真相远远不止于此,真正将刘胡兰推到铡刀下的幕后凶手,竟然就隐藏在她的身边。
此人不仅故意陷害刘胡兰,事后还将嫌疑嫁祸他人,整整蒙蔽了所有人十多年。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刘胡兰又是如何被陷害杀害的呢?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刘胡兰虽年纪尚小,但却早已是村里的重要骨干。1932年出生的她,不仅家境贫寒,还从小饱受地主压迫,因此对改变命运充满了渴望。而八路军的到来,让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38年,八路军来到文水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刘胡兰不仅有了上学机会,还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而平日优异认真的表现,更是让她获得了儿童团团长的领导职务!
因为年纪小不易引起敌人怀疑,她还承担着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的重要任务,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工作者。
1945年11月,刘胡兰被组织选中到县里参加妇女训练班学习。毕业后,13岁的她,回到村里担任妇救会秘书主任,并在次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候补党员。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获得胜利,但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1946年底,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内战。山西军阀阎锡山随即发动"水漫平川"扫荡,企图消灭晋中的共产党力量。

文水县委为避其锋芒,决定将大部分人员转移到山区。当时,组织本想让刘胡兰一同转移,但她主动请缨留下。
她认为自己年轻,熟悉当地环境,更适合开展地下工作。然而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却成了葬送这条生命的契机。
1946年12月,反动派石佩怀担任村长,大肆欺压百姓。刘胡兰将情况报告给区长陈德照,在上级批准后,配合武工队处决了石佩怀村长。可不料,这一行动引来了敌人的疯狂报复。
石佩怀被杀后,村子里公所书记将自己的推测当成情报,上报到了阎系军队:
“石村长被杀,系八路军二区区长陈德照及其弟‘鱼眼三’和该村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等共谋杀害。”

第二年年初,反动派派出一个连突袭村庄,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先后被阎系部队,抓到村南观音庙外西侧广场,而村里老百姓也被驱赶到广场上。
刘胡兰见事态紧急,躲在了刚生过小孩的邻居金钟嫂家里,但到了发现,那里已躲了好几个群众,她怕连累百姓,便义无反顾地去了观音庙广场。
很快,敌人就发现了人群中的刘胡兰,要她自白,但得到的回答却是“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敌人恼羞成怒,用铡刀杀害了这位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
当时,按照石五则给出的说法,刘胡兰是被石三槐出卖的,可因为石三槐已经先于刘胡兰被处死,死无对证,石五则的供词则成了唯一的证据,这个版本甚至被搬上银幕,成为人们熟知的"历史"。

然而,为何敌人能够如此精准地掌握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为何能在茫茫人海中准确找到刘胡兰?这些疑点直到十多年后才有了答案,而真正的凶手也随之被揪了出来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又是如何设计陷害刘胡兰,并且瞒天过海所有人的呢?
1952年,时任湖南省吉首县委组织部长,当年被定性为“叛徒”的陈德照的六弟,陈德邻,在观看《刘胡兰》这部电影时,发现了诸多疑点。
作为"叛徒"石三怀的外甥,他对舅舅的为人十分了解,决心查明真相。
通过细致调查,陈德邻发现了三个关键疑点:
首先,被捕人员中,只有农会秘书石五则毫发无损;其次,石三怀想要对村民说话时,突然被石五则打倒;最重要的是,石五则竟然能为与他有过节的村民求情。
于是,陈德邻和其他受难者家属,向公安机关检举了石五则过去的可疑表现。
而整件事情的突破口,来自同样被捕的张生儿,他道出了当年实情,石五则早已叛变!
1959年,文水县公安局根据确凿证据,将潜藏多年的石五则缉拿归案。
原来,石五则因包庇地主,曾受到过刘胡兰的批评,后又被组织开除党籍,因此对刘胡兰心生怨恨。
一次被反动派逮捕后,他选择了屈膝投降,向敌人供出了村里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名单:
妇救会秘书刘胡兰、陈德照、石世芳是共产党员;石三槐是八路军的“公人”;石六儿是八路军的民兵

更令人气愤的是,石五则不仅出卖同志,还巧妙掩饰自己的罪行,长达12年之久。
而被他嫁祸的人,石三槐,当年同时被反动派逮捕,但却在严刑审讯中,对共产党的秘密和人员身份,守口如瓶,最终,不仅被反动派残忍杀害,还被扣上了供出刘胡兰等人的“黑锅”。
1963年2月14日,石五则被文水县人民政府枪决,至此,刘胡兰等7烈士惨案的真凶,全部被绳之以法,而刘胡兰被陷害的真相,也终于大白于天下。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点击头像进入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