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举报,某网购平台上有商家出售蓝喉歌鸲、红胁绣眼、暗绿绣眼等活体保护鸟类。4月10日,该平台客服回应记者称,平台严禁销售任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他们将对涉事商家进行调查。
(4月10日《极目新闻》)
网购平台上竟有商家公然出售蓝喉歌鸲、红胁绣眼、暗绿绣眼等活体保护鸟类。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对国家保护鸟类的生存状况感到担忧,同时也对监管部门在此事中的行动产生疑问: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是不是该“叫唤一声”?
网友发布的帖子截图显示,2024年12月27日,一名购买了暗绿绣眼的顾客给了商家五星好评:“绣眼很健康,快递也很快,山东到苏州一天就到了。”也有购买了暗绿绣眼的顾客给出一星差评:“收到货是一只死了的小鸟。”商家则回复称:“活体快递都有风险,死了请提供开箱视频。”该网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光是这一家店的绣眼鸟就卖了32只,快递运输害死了2只。”
事情出了之后,只是平台回应:我们会调查清楚,是不允许出售活体动物的。尽管涉事平台客服回应称,平台严禁销售任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且将对涉事商家进行调查,但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平台的“自我调查”。毕竟,网络交易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使得一些不法商家心存侥幸,试图通过这种渠道牟取暴利。平台虽然有相应的管理责任,但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难免会出现监管漏洞。如果仅依靠平台“自纠自查”,那么保护鸟类很可能继续在网络上“待价而沽”,它们的生命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
何况,在这起事件中,不管是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还是“压根就不知情”,平台都是难辞其咎的,说白了,国家保护鸟类在网上叫卖,平台也该是“被调查的对象”和“被查处的对象”,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平台“调查自己的平台”真能到了“大公无私的境地”?真能是“刀刃向内”对自己“捅上一刀”?最大的可能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和稀泥式样的处理。最终让事情不了了之。而且即便平台真心处理,也不过是对商家的账号进行禁言或者是封号,他们也是没有执法权的。
监管部门在这件事情上责无旁贷。首先,需要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平台调查结果。相关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网络监测机制,加强对网购平台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涉及保护鸟类非法交易的线索。一旦发现有商家违规销售保护鸟类,要依法严惩,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只有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再者,监管部门还需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保护鸟类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生态、环保、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协同作战,构建起一张严密的监管网络,确保保护鸟类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中都得到妥善保护。
国家保护鸟类的生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国家保护鸟类在网上叫卖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绝不能沉默不语、无所作为。国家保护鸟类在网上叫卖,平台将启动调查,这么多的监管部门咋能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