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界也内卷?
有没有觉得现在各行各业都卷到不行?
别说人了,你听过鬼也“内卷”的吗?
《诡才之道》这部电影,就讲了这么一个“鬼界职场”的故事。
电影里,一群鬼为了提升自己的“吓人KPI”,各种奇招怪术都用上了。
这场景,是不是像极了我们为了年终奖拼死拼活的样子?
想想那些为了流量绞尽脑汁的网红,为了业绩天天加班的打工人,再看看电影里这群努力“吓人”的鬼,突然觉得,大家都是打工人,谁也别笑话谁。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鬼还得面对来自“领导”的考核,一旦KPI不达标,搞不好就要面临“下岗”的风险。
这套路,简直跟现实中的职场一模一样,让人看了忍不住想笑,又有点心酸。
说实话,现在哪个行业不讲究KPI?
就连吓人,也得讲究效率和质量,真是“鬼”生艰难啊!
吓人也疯狂?
话说回来,这些鬼为了吓人,也真是拼了。
各种都市传说、民间怪谈,都被他们拿来当“素材”。
什么红衣女鬼、电梯惊魂、午夜凶铃,各种经典桥段轮番上演。
但人家可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加入了各种“创新”元素。
比如,有的鬼开始研究心理学,知道怎么抓住人类的恐惧点;有的鬼开始学习表演技巧,力求把每个“吓人”的瞬间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架势,完全不输给那些为了角色疯狂磨练演技的演员。
只不过,人家演员是为了观众,他们是为了“吓”观众。
这种反差萌,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底,不管是人是鬼,想要在这个社会上混口饭吃,都得有点真本事才行。
恐怖新反转!
你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
那你就错了。
《诡才之道》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把恐怖和喜剧融合在一起。
本来你以为要被吓得尖叫了,结果剧情突然反转,冒出一个让你捧腹大笑的梗。
这种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紧张刺激,一会儿又轻松愉快。
导演真是太会玩了,把观众的情绪拿捏得死死的。
这种反类型的创作方式,其实挺冒险的。
搞不好,恐怖片不像恐怖片,喜剧片不像喜剧片,两头不讨好。
但《诡才之道》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在惊吓之余,还能感受到喜剧的魅力。
而且,电影里还融入了不少对现实的思考。
比如,对短视频冲击的反思,对演艺圈新人换旧人的残酷竞争的描绘,都让人觉得很有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片,更是一部能引发我们思考的电影。
谁是真赢家?
电影点映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诡才之道》能不能成为下一部《周处除三害》。
毕竟,两部电影都是李烈监制,都在后春节档上映,都有一定的口碑基础。
而且,《诡才之道》的演员阵容也不错,陈柏霖、张榕容都是很有观众缘的演员。
再加上去年凭借《周处除三害》小火了一把的王净,也加盟了这部电影。
从数据来看,《诡才之道》的观众画像和《周处除三害》也比较接近,都是以25-29岁的女性观众为主。
看来,这部电影很有潜力啊!
不过,想要成为爆款,光靠这些还不够。
《周处除三害》之所以能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很多被年轻观众二创的元素。
而《诡才之道》本身就融入了很多流行元素和职场文化,很有二次发酵传播的空间。
所以,这部电影到底能不能火,还得看市场的检验。
但不管怎么说,《诡才之道》都是一部很有新意的类型片。
它用一种新的方式,把恐怖和喜剧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现实问题。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也许,我们应该放松一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就像电影里说的,做自己就好。
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也许,我们应该像电影里的鬼一样,找到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方式去“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