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保费贵,省钱神话破灭?
当下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有钱人买油车,想省钱就买电车”,这样的观念在大众心中愈发根深蒂固。可谁能想到,那些满心期待着买车省钱的朋友,却在给车买保险这事儿上栽了跟头。
开开心心花几万块把新能源车开回家,还没来得及细算充电、保养能比油车省多少钱,就被高昂的保险费泼了冷水。新能源汽车保险费比传统燃油车高出几千块,而且这保费还一年比一年贵,大家纷纷吐槽:“省下来的油钱,全拿去交保险了!”
车主们都在抱怨保费高,可去年底官方公布的保险行业数据却让人惊掉下巴:2024年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居然亏损了57亿!这下车主们更懵了,保险公司都亏成这样,以后新能源车险岂不是得越来越贵?
如今便宜的电车价格一降再降,有的都快跌到1、2万一台了,可保险费用却一路飙升,有些甚至快逼近万元大关。就拿网友的经历来说,年初花3万左右买了奔腾小马,各种折扣补贴后,车价万把块钱,可保险却要3770元,都快赶上一半车钱了。本以为第一年保费高,往后能便宜些,结果小心翼翼开了一整年没出险,续保的时候却发现比首保还贵。
车险费用受车主年龄、汽车价格等因素影响。一般20万左右的燃油车,首年保费大概三四千,要是开车时事故少、违章少,之后保费还会逐年递减。但新能源电车的保险费用常常翻倍,20多万的车保费动不动就七八千,10万左右的车保费也要三千出头。像五菱宏光MINI、长安糯玉米这类主打性价比的小车,买车的时候开开心心,上保险的时候却让人肉疼不已。
除了上述因素,影响车险价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一年内里程超过2、3万的新能源车,保费容易上涨,因为保险公司会怀疑你在开网约车、顺风车,哪怕你只是日常通勤。要是你买的车型常被用来开网约车,那也容易被保险公司评为“高风险”车辆,保费自然就变高了。出过险的新能源车主,续保的时候更是提心吊胆,不知道保费会涨多少。之前就有车主前一年出过两次险,保费直接从6000涨到了10000多元。还有多次出险的车主,甚至找不到能买的车险,只能买个交强险,战战兢兢地上路。
当然,也有人说自己所在城市、自家车型的保费不高,还逐年下降。但总体来看,新能源车的车险价格比燃油车更贵、更不稳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63%。就算扣除车龄因素,新能源新车保费仍比燃油车新车高约10%。
对很多新能源车主来说,每年的车险已经成了一笔不小的养车开支。为了不出险、不涨价,大家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比如贴隐形车衣防止车漆被剐蹭,在底盘安装保护壳保护电池。路上遇到小磕碰,能不走保险就不走,因为“保险涨幅比修车价格还贵,就好像保险公司先垫钱修车,明年我还得补上”。汽车保险本来是为车主兜底的,现在却成了需要小心对待的东西,实在有点本末倒置。
面对越来越贵的新能源车保险,车主们第一反应就是骂保险公司太贪心。一开始大家觉得保费高是因为新能源技术不成熟、不安全,想着等技术进步、普及了,价格就会降下来。后来电车越来越多,又觉得保险公司是想趁着新能源热度赚钱。可看到保险公司亏损的新闻后,才发现原来谁都没占到便宜。
实际上,新能源车险行业已经连续亏损两年,2023年亏损了67亿元,比2024年还多。问题主要出在赔付率上。新能源车保费比燃油车高,但赔付率更高,大概是燃油车的1.4倍,保险公司是保得越多、赔得越多。
新能源车修起来比燃油车贵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新能源车都在追求智能化、科技化,车上装了很多高级设备,比如车头有激光雷达,后备箱有360倒车影像,所以一旦出事故,撞哪里维修成本都不低。而且,现在电车配件高度集成化,维修时经常是“只换不修”,这也大大提高了修车成本。就拿车灯来说,传统燃油车的前灯转向灯、大灯、雾灯是分开的,坏了哪个修哪个就行,几百块就能搞定。但现在哪怕是6、7万的电车,用的都是集成式大灯,要是转向灯坏了,可能就得花5000块换整个大灯。
在实际事故赔付中,保险公司和车企经常因为维修方案扯皮。保险公司觉得损伤不严重,花小钱修就行,车企却坚持修不了,必须花大钱换。另外,“谁来维修”也是个问题。新能源车的电机、电池等核心部件,车企一般都会提供至少8年质保,但前提是出事故损坏时,要在原厂维修或更换。这就导致新能源车第三方维修率比燃油车低很多,修车成本又增加了。
在这种长期的“惯例”下,很多第一次买新能源车的年轻车主,默认“只换不修”“出问题就去4S店”。就像手机坏了,换原厂配件肯定比修修补补好。但不同的是,手机在质保期内维修是厂家出钱,车出事故换部件却是保险公司买单。其实很多修车、汽车类博主都科普过,新能源车企的质保大多只限制核心部件在原厂维修,车漆、车身有点小问题,在第三方维修厂修就行。可大多数年轻车主还是会选择去4S店,反正走保险,那就修得好一点。然而,一次次出险、一笔笔赔付,最终导致新能源车主的保费不断上涨。
面对新能源车高价车险的困局,车主抱怨比油车保险贵,保险公司嫌弃风险高还亏本。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车主抱怨“续保难”“保费贵”,一些新能源车企干脆自己卖保险。比亚迪、特斯拉直接开保险公司(特斯拉的保险不在国内售卖),蔚来、理想和小米旗下子公司成立了保险经济公司,相当于给车主和保险公司当官方中介。
目前比亚迪和蔚来的保险业务已经开展,但好像还是没能让车主安心。比亚迪的车险在车主中评价不错,价格比市场上低了1/4,可即便有庞大的销量支撑,它的保险业务还是在亏本,2024年全年亏损了1.69亿元,综合偿付能力也在下降,这业务能做多久还不好说。蔚来的车险走“高价买服务”路线,价格比市场报价高,只有通过平台买车险,才能购买包含保养、补漆、事故代客值守等服务的“无忧包”,只有图省事、不差钱的车主才会倾向于在蔚来平台买车险。
今年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机构推出了“车险好投保”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车辆买不到保险的问题。但很多车主已经开始考虑保险“消费降级”了。不少买了10万左右小车的车主,第一年买了全险,之后就打算只买最基础的交强险和第三方责任险,省掉最贵的商业险,想着“真撞了就自己认倒霉修车”。
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掌控产业的每个环节,才能建立更稳固的优势。但当消费者不再只被价格战吸引,开始考虑养车保险成本时,车企或许也该重新审视自家苛刻的修车条件和昂贵的维修成本了。只是在那之前,新能源车主们还得先接受高价车险这个现实,不少人都感叹“早知道当初就不贪这便宜,买个电动自行车上下班代步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