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181万对,同比减少15.9万对

大伟一线看楼市 2025-04-27 03:14:23

民政部网站4月25日发布的《2025年1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0万对,离婚登记63.0万对,结婚登记数量较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相较而言,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减少了15.9万对。

2024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96.9万对,较之2023年同期减少了17.8万对(降幅8.29%)。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的减少幅度(8.1%)有所收窄。

在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结婚登记数的变化不时引发热议。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创下1980年以来最低纪录。而在2023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768.0万对。这意味着全国结婚登记数在经历2023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降。

受育龄人口减少影响,中国结婚登记数从2013年达到峰值后,连续9年持续下降,2023年因新冠疫情结束后的补偿性登记而有所回升。

有人说,房价和天价彩礼,是最好“恐婚药”。

的确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结婚门槛也比以前高多了。

结婚前你得准备好房子、车子、彩礼钱,不然丈母娘不把女儿嫁给你。

尤其是天价彩礼,吓退许多年轻小伙。

曾有媒体做过统计,年轻情侣容易吵架话题里,彩礼排在第一名。

前段时间,江西因为彩礼话题被推上热搜,有许多本地人吐槽,江西的彩礼一般是26.6万,28.8万,平均在30万元左右。

2023年,江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2元,也就说30万的彩礼,得不吃不喝攒10年。

前几天,胖东来内部要求员工“结婚不允许要彩礼”,何尝不是对天价彩礼的反抗。

很多网友也吐槽说,工资低房价高彩礼高,就算好不容易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开销也不少。

有网友说,结婚就立马解锁了“牛马三件套”,从此房贷、车贷、传宗接代就把自己套牢了。

单身至少自由没什么压力,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收入低,经济压力大,很多人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进行情感交流。

很多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或暂时不婚,与其说是为了自由,更是被迫无奈。

初婚人数不断下降,除了经济压力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原因是:适婚人数正在减少。

我国人口出生率自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导致适龄结婚人口总量逐年减少。其中之一便是适婚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 另外男女比例失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1752万。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导致适婚年龄段男性数量明显多于女性。

第一,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制约。

彩礼高昂,都忙着工作无暇谈婚论嫁,是导致结婚人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房价、高租金以及生活成本的高昂,都制约着当下的年轻人对结婚望而生畏。

尤其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很多年轻人养活自己都够呛,哪还有钱去结婚生子。

第二,婚恋观念转变。

随着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高度之后,人类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便越发强烈。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认知提升,更多的人,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在思想上得以解放,有了自主结婚、生育计划。

人生说长且短,在认知提升之下,很多人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成年人,这里面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

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恋对象,不愿将就,宁缺毋滥,所以一直拖着,年复一年,成了大龄剩男剩女。

总的来看,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结婚率和出生率不断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欧洲、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无不如此。

从数据中也可以得到佐证。根据世界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当下出生率最低的10个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富裕地区。而出生人口率最高的十个,无一不是仍在追逐物质文明的非洲。

对于日本、欧洲、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富裕地区来说,不愿生结婚、不愿生娃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追求精神生活,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然而,对于我们这个尚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上流阶层的生育低欲望,理由与富裕地区雷同,但对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根由是新的三座大山,也即住房、教育、医疗。

育娲人口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平均养娃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养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压力绝对是全球前列,毕竟韩国虽然成本最大,但收入比我们高很多。

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结婚率的持续下降直接导致生育率走低。由于结婚是生育的前提,结婚人数的减少必然会使得新生儿数量相应减少。据预测,2024 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跌破 700 万,少子化现象愈发严重。少子化的加剧又将进一步加速老龄化进程,预计到 2035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 30%。人口结构的失衡将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如养老金缺口扩大、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将日益凸显。​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结婚登记数量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通常情况下,结婚会带动对婚房的需求,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然而,随着结婚率的下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将受到抑制。自 2013 年结婚登记数量达到峰值后,2021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现颓势,预计到 2030 年后,住房需求或进一步崩塌,这将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消费市场:婚姻状态的变化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已婚家庭和单身人士在消费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已婚家庭往往在家庭用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大,而单身人士则更注重个人消费。结婚率的下降意味着单身人口数量的增加,这将导致消费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一些针对单身人士的消费产业可能会迎来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会对传统的家庭消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刚需购房需求减少:结婚通常是购房的重要契机,许多年轻人在结婚时会选择购买新房作为婚房。2024 年结婚对数仅 610.6 万对,创下 45 年来新低,结婚率下降直接削弱了购房刚需群体,使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愈发疲软。

家庭规模小型化导致需求结构改变:随着结婚率下降,单身家庭和小型家庭的数量可能会增加。这些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与传统家庭不同,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小户型、单身公寓等类型的住房,促使房地产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小户型和单身公寓的供应。

市场分化加剧

三四线城市压力增大: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本身人口流失已是长期趋势,结婚率下降无疑会加剧这一现象。这些城市的房产市场本就依赖本地刚需,随着适龄结婚人口减少,购房需求也将进一步下降,房价面临更大调整压力。

一线城市学区房需求或受冲击:虽然一线城市整体需求相对稳固,但出生率下降带来的长期影响正在显现。如 2023 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幼儿园在园人数已经连续两年减少,未来学区房的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部分生源减少的区域,房价可能面临调整。开发商调整策略:面对结婚率下降带来的挑战,房企需要调整策略,从单纯依赖刚需转向改善型需求,比如提供更灵活的房产交易模式,如以旧换新、长租公寓等。在未来,楼市将逐步从 “增量市场” 转向 “存量市场”。

市场预期转弱:结婚登记人数持续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担忧,降低消费者、投资者和开发商的市场预期,从而影响市场活跃度。消费者可能会持币观望,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商可能会减少开发规模或放缓开发进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