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的帝王,他们有的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有的是被后朝皇帝篡位后被拥立为帝的,也有的是在外族入侵时被迫成为傀儡皇帝,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时期。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书同文、车同轨。在秦始皇之前,中国一直是诸侯割据的状态,不能统一。
秦始皇将六国统一为一个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奠定了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秦始皇在政治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地“文字之争”和货币、度量衡的混乱局面;在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秦始皇在政治上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结束了中国以往诸侯割据的局面,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在经济上统一全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在文化上,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绝后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功高盖世,便开始对周围的国家进行压迫和剥削。
据史料记载,当时最多时有一百三十余国加入秦朝的版图之中。
当时秦国的面积要比现在大上几十倍,而且周边还有很多小国。
秦始皇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天下一统,便开始“焚书坑儒”。
据记载,当时秦朝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对天下进行了一次大一统。
当时为了统一六国而颁布的《秦律》规定:“其有能略举其主要者,与之分土”;“其族类无少长皆斩”;“其有能言强辩者与之兵”。
此外还规定:“诸生而敢说者与之市。众所不为者去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敢以贵言的人与之同罪”;“敢以事视《诗》《书》者弃市”;“敢以政事问于家、问于乡、问于邑、问于市者与之爵邑”等这样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不学无术”。后来,秦始皇又在民间大肆搜捕“反贼”,将反对自己的人全部杀光。最后,秦始皇还下令将全国所有的书全部烧毁。
据史料记载,当时秦朝在全国各地共焚毁了六十万多册书籍。当然,这些书籍中并没有什么儒家的书籍,秦始皇只是把儒家思想当做自己统治的工具。这些儒家思想的书籍被烧毁之后,很多儒生也被杀头。据史料记载,当时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死亡的人有四百六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