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剪不断的乡愁
最近,我和一些文联和作协的朋友一起去了一趟南矶山,这次采风回来让我激动和兴奋不已,那是一个让我童年充满回忆和眷恋的故土。其实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南矶山人,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既熟悉而又感到陌生,熟悉是因为在那里长大,陌生是因为离家乡有二十多年。
虽然每年都要去几趟,那都是清明和除夕扫墓才去几次,也是来去匆匆,对家乡的变化没有深刻的印象,这次随文联和作协一起去采风,算是一次寻根之旅。所到之处有看不完的风景,拍不完的照片,总想把最美的风景定格在影像中,然后把南矶山的神奇和美丽分享给大家,也算是游子对家乡的热爱。
△一望无际的鄱阳湖水草地
南矶山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我们经过矶山两边峭壁中的藏兵洞,登上南山穿盔甲的望湖楼,仿佛可以听到陈友谅当年率领舰船与朱元璋激战鄱阳湖的鼓声和呐喊,似乎战火的硝烟又回荡在眼前。
在进入矶山入口的衰草芦花里已经看不到钓鱼台朱陈大战鄱阳湖的盔甲和锚链的痕迹,只留下车辙和扬起的尘土,想必早已随着千年的泥沙被风雨侵蚀得干干净净。钓鱼台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在想象中回味它曾经的过往。
△矶山的藏兵洞
勤劳的南矶山人民世世代代在这两个偏僻的小岛生息繁衍,顽强的与洪水和各种困难作斗争,他们以打鱼和开石为生。每次来到矶山,看到到处用红石砌成的房子、围墙和红石路,就会想起矶山的山民赤着臂膀,挥汗如雨,喊着号子开山砸石的情景,想到父亲和叔叔驾着帆船到这里运石头去外地卖的心酸故事,现在的一石一屋都见证了他们的顽强和艰辛。
当时如果父亲和叔叔没有力气和胆量是不敢走跳板抬几百斤的石头上船的,害怕和胆怯会在摇晃的跳板上摔下来滚入湖中,父亲和叔叔就是靠着转运石头卖到南昌周边的地区让我们不至于在困难的年代挨饿,因为石头不仅可以卖钱,也可以换米和稻谷。
△矶山的红石砌成的房屋
南矶山除了湖泊就是红石。矶山几乎没有田地,南山也就是一个人只有几分田地,地少人多,靠种粮食无法填饱肚子,只有寻找其它的出路,或者打鱼或者外出做生意。而南山人在改革开放不久就勇敢的走了出去,他们贩卖家乡的鱼虾或者到云南、东北等地去买鱼虾然后运到赣州去卖,赣南一度成了南山人贩卖鱼虾的聚散地,为此很多人在这里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鱼虾生意不行又转行开宾馆,南昌和周边的地区也有南山人开的许多宾馆,他们这些人发家致富,成了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村民。
树挪死人挪活,南矶山人面对偏僻落后,无田无地的情况没有穷死,没有饿死,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现在在城里买房安家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禁捕没有让他们愁眉不展,束手无策,而是出现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以奋斗者的姿态生存下来,续写以前的光荣。
△下垸开放的花朵
南矶山离城市将近六七十公里,没有污染,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湿地、候鸟、藜蒿、历史古迹成了南矶山响亮的名片。这里冬季的候鸟遮云蔽日,落霞与孤鹜齐飞;这里的湖水夏天浩渺如海,蔚蓝壮观;这里的春草像绿绒一般一望无际;这里秋冬的芦花像飞雪飘舞映照蓝天;这里的古迹穿越历史的云烟,让我们领略到南矶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蒋巷柏油马路的修通,南矶卫生环境的改善和各个道路的拓宽,会有越来越多外地的旅客到这里观光旅游。一盘藜蒿,一碗鲶鱼烧豆腐,一碟柚子皮,一壶地道的米酒会让游客沉醉不知归路。旅游也带动了南矶山农家乐的发展,没有走出去的村民,用自家的房子做着客店,用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招待客人,原汁原味的菜肴使得回头客越来越多,每到周末前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有时高峰期一天有上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鄱阳湖游动的天鹅
虽然乡政府在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乡村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为近几年禁捕和到城里买房等原因,村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几乎都是老弱病残留在村里。三个村和矶山红石厂都成了空心村,六千多人口的南矶乡,据统计只有三百人常住在这里,除了一些农家乐周末的生意和向阳街有些人气,几乎是家家关门闭户,桔柚老死无人问津,房前屋后都结满的蛛网灰尘。
中小学因为没有生源再也听不到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学校篮球场上活动的热烈场面,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担忧。然而让人欣慰的是,乡政府为了应对外出务工村民田地抛荒的现象,采取了复耕补种的措施,比如种植了一些水稻、油菜、芝麻等,从而没有使大面积的田地荒芜。
△四面环水的鄱阳湖小岛
我觉得不仅要把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色留住,更要把广大村民留住,让美丽乡村有生气和活力,要让更多的村民不离乡背井,在自己的家乡能生存发展下去。我觉得村村户户要有炊烟,要有鸡鸣犬吠的热闹和街头巷尾的笑声,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我希望我们的家乡能够在保护和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在家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既有乡愁的记忆,又有发展的骄傲,从而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