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战役中一野损失多大?光沈家岭一地,牺牲干部名单就触目惊心

小僧乱翻史书 2025-05-01 20:32:31

沈家岭阵地面积不到半平方公里,却成了解放兰州的总钥匙。打这个地方,从天亮打到天黑,从南坡打到北岭,前仆后继,打了整整十四个小时。

第31团出战前满编千余人,战后点名只剩170人。那张战后干部统计表,一眼扫下去,全是“牺牲”二字。光是这个地方,就烧掉了一野一整页血汗。你说战斗惨烈?我们今天说的,不是惨烈,是“拼命”。

一个团打到只剩170人

1949年8月25日凌晨5点,兰州南山。第4军第11师第31团接到命令:攻占沈家岭。总攻打响,敌人清晨两点就已觉察,整个山头枪声不绝。这是一场“正面硬啃”的战斗,目标清晰,风险也清晰。

31团两个营正面突击,32团从左翼爬上峭壁,33团在右翼佯动支援。攻击方向是沈家岭南部高地,地形陡峭,机枪、火炮、碉堡、反斜面全数伺候。东面山坡坡度小,便于部署防线;西侧陡壁上开有射击孔。31团破壁而上,遭遇的是敌军最强硬的第190师和第82军工兵营防守。

战斗推进到七点半,31团两个营已接近敌方第二道防线。敌人密集反扑,双方一度展开肉搏战。这不是说说的“近战”,是真正意义上的贴身拼杀,冲锋号还没响完,突击队已经倒下一半。

32团最早开始攀爬,动作暴露后,被敌人四面夹击。战后统计,全团只剩几十人。支援不力,前线断粮断水,伤员无法撤下,弹药不足。五个小时后,31团的两个营伤亡大半,仍坚持阵地不退。

11时30分,预备队第30团投入战斗,接替31团继续攻坚。下午两点,30团全面压上,开始向沈家岭北部高地发起冲锋。此时,青马军队再无援兵,阵线出现松动。17时,30团打退敌人最后一次大规模反击。沈家岭失守,青马防线崩溃。

战斗结束后,统计31团官兵战前总数逾千,战后存活仅170余人。团长一级幸存,营长、连长多数阵亡,连通讯员都换了三批。干部名单拉出来,一眼望去,几乎全是红笔打叉。

沈家岭,一个小山头,扛住了整个南山防线的崩塌。这一仗,不是突破,而是撕裂,是用命在撕开敌人布下的铁网。

战斗最焦灼的时刻,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两个小时。第31团工兵连炸药用尽,士兵改用刺刀、手雷、铁锹甚至石块作战。有爆破手从岩壁下吊索攀爬到敌火力死角引爆碉堡,炸塌的火墙将他和敌人一起埋在废墟下。

卫生员张福成三次爬上阵地救伤员,被弹片击中腹部仍坚持包扎。最终他在战壕里侧倒下,手里还攥着没用完的纱布。团部统计,前线排长以下干部损耗率达八成,伤亡顺序按着排号向后推进,通讯班员只剩1人完整无伤。

这一仗,打没了建制,打穿了整编,打出了一个“连骨头都认不全”的胜利。

沈家岭不是岭,是刀尖

沈家岭,不在地图的显眼处,但它的作用比营盘岭、马家山都要大。它东临公路,北靠黄河铁桥,是青马军的交通中枢、火力汇点、后撤路径三者交汇之地。

沈家岭防御由马步芳集团第82军、129军的精锐部队把守,构筑有环形削壁、钢筋碉堡、暗堡射孔三层火网。敌军用火炮、机枪、掷弹筒封锁坡面,平地成火海。解放军31团要破这个阵地,得先炸出一个洞,再死命往里冲。

敌方反击也是死命的。敌军调动的是第190师直属部队、第357师骑兵团,甚至连师级参谋、工兵营都上了前线。打到下午,敌我双方都有指挥员阵亡,火线指挥混乱。据战后统计,光是青马的190师在沈家岭一天就轮换了四波反冲锋部队。

而我军方面的损耗不遑多让。569团三个营长当日全部牺牲。31团三个连长全换。32团仅剩通讯员1人完整退下。这些不是传说,是战斗记录上写得清清楚楚的。

中午以后,战斗进入僵持阶段,山坡上尸体遍地,岩壁上弹痕密布,战壕内血水齐踝。但敌人仍未退,解放军也不退。因为沈家岭一失,青马铁桥退路尽断;沈家岭一得,兰州门户洞开。

30团最后冲锋时,敌人已无可派之兵,退至北部高地,再无后援。晚七点,解放军第4军全线攻下沈家岭。敌军失守,督战官亦随之溃逃。

沈家岭没有宽敞阵地,没有隐蔽通道,它是一个“平推必死”的山梁。它不是战术要点,是生死节点,是刺破敌人信心的刀尖。

炸不烂的墙,挡不住的人

兰州南山三大要塞:马家山、营盘岭、沈家岭,哪个都不好啃。但从战术效果看,只有沈家岭的失守,带来了敌人防线整体的溃败。

8月25日清晨,沈家岭开战;下午五点,敌人全面崩溃;晚七点,兰州铁桥陷落。这一串时间轴,精确到分钟,说明什么?说明青马军不是“败退”,是被沈家岭一役彻底打穿了腰板。

同样一天,65军花了11小时攻下古城岭,6军10小时攻下营盘岭,战斗激烈但未决胜局。而沈家岭打穿后,狗娃山守军自行撤退,小西湖阵地自动空空。

我军第3军深夜突进西关,截断青马退路,完全得益于沈家岭的崩塌打开了突破口。至此,全军乘胜进入城内,青马军不战自溃,丢弃了大片物资和交通要道。

这场战斗也留下了最惨烈的人物伤亡纪录。4军第11师31团干部伤亡率接近70%,副营长以上几乎无人幸存。30团作为增援部队,投入即顶上主力,参战两个营损失过半。沈家岭一战,4军伤亡达1915人,歼敌约3000。

战后,兰州警备区发布首批烈士名单,31团一页纸一整栏,全是“壮烈牺牲”。指导员、排长、爆破手、通信兵,每一职能都有人补位,每一岗位都有人倒下。

这场仗,没有动员会,没有鼓号声,有的只是命令、山坡和硝烟。沈家岭不大,但站在那里的士兵,都明白一句话:这里不拿下,兰州就进不了。

这一战,把“牺牲”两个字写得清清楚楚,刺眼得像火烧过的军装。沈家岭这个名字,从那天起,刻进了第一野战军的血脉。

参考资料:

兰州战役.百度百科.

75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 一起听老兵讲述战役故事.凤凰网.2024-08-26.

解放西北的最后一次战役决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08-18.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