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王淮正
编辑|t
引言1986年,云南老山,越军的夜晚偷袭成了家常便饭。漆黑中,一声轻响,四五个越军已经摸到前沿阵地。就在这危急时刻,61师182团七连的连长吴永奎手中一颗手榴弹砸出——轰的一声,越军四散奔逃。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次夜袭,怎么七连没出啥事?别急,这还得从吴连长的一套“手榴弹大法”说起!

要说起老山,那绝对是南疆边防线上一处风云之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这座小山,因其“咽喉要地”的地理位置,被视作边防的坚强堡垒。
越军对这地方也是“情有独钟”,常年不请自来,特别喜欢夜里突然袭击。1984年后,越南不甘失败,趁着夜色搞“幽灵行动”,妄图靠这偷偷摸摸的偷袭,打个措手不及。

在这“黑灯瞎火”的时候,越军的夜袭本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仗着夜色掩护,绕过中国防线,摸到阵地附近,心想着来个突袭把我军打懵。但殊不知,他们的小算盘打得响,却没想到,老山上的战士个个练得是耳聪目明,稍微有点动静就能察觉。

于是,在这片宁静而又“暗流涌动”的山地上,每一夜都像是一场“躲猫猫”的游戏。越军摸黑潜行,意图不轨,而中国战士则各个神经紧绷,耳朵比狗还灵。
想一想,这种日复一日的夜袭防御,别提有多消耗人力和精神了。但战士们在这片战场上练就了“不惧黑暗”的本事,靠的正是日复一日的高强度防御和演练。

那时候的61师182团七连的连长吴永奎,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带领全连,用有限的装备守住阵地,不让敌人占半点便宜。
特别是有那么一阵子,敌人几乎每天晚上都来“打卡上班”,所以老山守卫战也成了“夜猫子之间的较量”。
吴连长的“手榴弹大法”越军的夜袭一旦开始,那就绝不会三两下完事。为了让这些敌人知难而退,吴永奎提出了一个“土法子”——“手榴弹大法”。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种手榴弹!但这个“大法”可不是随便乱扔手榴弹,里边学问大着呢。

吴永奎在夜袭频繁的阶段,总结出了手榴弹的最佳用法。他要求连队里的每个战士,手里必须握着几颗手榴弹,并学会根据声音和动静判断敌人位置,然后迅速将手榴弹朝敌人可能的藏身处丢过去。
这种“盲投”模式,实际效果居然比对准敌人还要管用。敌人本来躲在隐蔽的地方,以为可以静待机会,但手榴弹一来,往往被炸得四散奔逃。

而更绝的是,吴永奎琢磨出一种“千手观音”式的丢弹法。每次越军靠近阵地时,战士们在不同方向上同时扔出手榴弹,仿佛一片手榴弹雨,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他们丢弹的位置不完全随机,而是根据战士们的经验和判断,特意瞄准越军可能藏身的隐蔽处。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确保每颗手榴弹都“落地有声”。

手榴弹虽然是近战武器,但吴永奎的战法让这种“土办法”玩出了花样。手榴弹的威力虽然不及火炮,但关键时刻杀伤力惊人。
每当敌人被震撼退散,吴永奎便带着七连战士们巩固防线,重新布置“手榴弹陷阱”。这种精巧的战术,打得越军几乎无法靠近。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妄图冲破防线,却总是被“手榴弹大法”炸得失魂落魄,甚至一度怀疑这七连是不是有超能力。
靠着手榴弹,吴永奎硬是在老山守住了阵地,敌军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屡屡吃瘪。敌军来一次,他们迎击一次,不仅全连毫发无损,还成功击毙了越军五十多名,打得对方狼狈逃窜。可以说,这小小的手榴弹,在老山前线打出了“神奇功效”。

要说吴连长的“手榴弹大法”厉害,那背后更有一套严密的战术训练和工事布防。七连在老山坚守期间,不单是简单的丢手榴弹,他们早早就做好了应对越军各种花式偷袭的准备。
其实,从进驻老山开始,吴永奎就给全连上下灌输了“全员战术”的理念——人人都要懂战术、会协同,只有这样,才能在越军的疯狂偷袭下稳住阵地。

为了应对夜袭,他们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加固翻修了个工事,还新增了藏兵洞。这些工事不光牢固,还特别抗打击,越军的160毫米炮弹打下来,根本撼动不了这些“铁桶”般的掩体。于是,敌军的偷袭在吴永奎眼里不过是“小打小闹”,全连轻松接招。
除了工事上的固若金汤,战士们的适应性训练也至关重要。大家在山岳丛林中适应了复杂的地形,熟悉了野外生存的每一个细节。
吴永奎还要求每位战士不仅要精通手中武器,还要学会协同作战。连里演练了多达十四种不同的战法,确保无论敌军如何进攻,七连都能用最合适的方式应对。

有人可能觉得,守住阵地靠的是兵多将广,但七连这次正好相反,全连没用过一发营级以上火炮,完全靠步枪和手榴弹击退了越军。
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法在战场上可不常见,七连的防御战几乎成了奇迹,不仅击退敌军,还创造了零牺牲的神话。吴永奎的手榴弹战法在老山前线家喻户晓,战士们戏称这是“以手榴弹战术守住了国土”。
这场防御战不只是装备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吴永奎和他的七连,用最朴实的战术,守住了最宝贵的阵地。

吴永奎的“手榴弹大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每次战斗都需要精准判断敌人位置,手榴弹的投掷角度、爆炸时机都经过严格训练。整个七连像一台精密的防御机器,每个人的角色和位置都恰到好处,战斗一开始便配合默契,手榴弹犹如精准导弹一般“砸”在敌人头上。
如此简陋的装备,却打出了奇效!靠着这小小的手榴弹,七连硬是守住了老山阵地。在他们面前,越军进攻成了徒劳,这小小的手榴弹成了守卫国土的“头功之臣”。
参考资料:
老山争夺战 新民网 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