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百日访华计划落空,最后时刻大幅降低关税,不再提条件?

柳依说 2025-04-03 06:28:24

不到二十四小时前,世界还在关注特朗普声势浩大的关税计划,涵盖所有国家,甚至包括欧盟、日韩等盟友。

就在计划即将落地的最后关头,特朗普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暗示加征的关税可能会大幅降低,甚至连具体的条件也闭口不谈,只表示美国会表现得“非常友好”。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特朗普如此转变?

特朗普雄心勃勃的“百日访华”计划已经泡汤。

他上任之初就宣布将在百日内访华,但最终能否成行还得看中方的态度。

在特朗普对华加征两轮关税的大背景下,中方自然不会接受美国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最终导致“百日访华”计划搁浅。

特朗普态度转变的一大关键因素是来自中方的反制措施。

中方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回应,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据美媒统计,这些反制措施将影响美国近800万人就业,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支持特朗普的选区。

如果白宫继续一意孤行,特朗普需要认真考虑这是否会影响他两年后的中期选举。

另一个让特朗普倍感压力的因素是来自传统盟友的强硬态度。

据报道,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因与特朗普谈判关税问题,被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斥责了半小时。

此前,冯德莱恩一直被视为欧盟内部的“亲美派”,在拜登上任期间,她还推动美欧共同对中俄施压。

如今,特朗普上任不到三个月,竟然能把这位“亲美派”逼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意外,也暴露出美欧关系的巨大裂痕。

由此可见,即使是美国的盟友,对特朗普的容忍度也是有限的。

如果他继续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白宫很可能面临“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不得不调整关税计划,放弃原有方针。

此前,特朗普曾提出以降低对中国的关税为条件,迫使中企出售TikTok在美国的业务。

现在,他不再坚持这一条件,不仅愿意无条件讨论降低关税,还愿意让TikTok继续在美国市场存在。

这一转变也从侧面印证了特朗普面临的压力。

关税并非万能的灵药,否则世界上那么多想降低贸易逆差、促进制造业回流的国家,为什么不都采用这一招呢?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外国贸易壁垒报告,以近四百页的内容渲染美国出口商面临的问题,却对美方对中国施加的出口管制闭口不谈,这种双标行为显而易见。

特朗普一直坚信关税是保护国内经济、争取更好谈判条件的手段,但来自各国的反制将让他明白“贸易战害人害己”的道理。

4月2日并非特朗普口中的美国“解放日”,挥舞关税大棒解决不了任何复杂的经济问题。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强硬到缓和,背后是中方反制和盟友压力的共同作用。

这再次证明,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合作共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通过对话和协商,才能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方案。

那么,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会再次反复吗?

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又将如何演变?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0 阅读:9

柳依说

简介:欢迎留言交流,你的留言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