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又卫生”的印度,拒绝进口中国食品,理由是不安全

小彭的灿烂 2024-11-30 07:44:36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都没想到,有朝一日,印度竟然开始嫌弃他国的食品不干净、不卫生了……

2024年11月28日,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以未满足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要求为由,拒绝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食品进口。

此消息一出,立马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印度的饭,狗吃了都要拉肚子,他还嫌弃上别人了?”

那么印度究竟为什么要出此政策呢?我们中国的食品真的不安全吗?

【“严格标准”背后的真相】

2024 年 11 月 28 日,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以未满足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要求为由,拒绝了包括中国、日本、斯里兰卡、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多国的食品进口。

印度方面声称这些被拒食品存在安全风险、健康隐患、标签不合格以及材料不完整等问题。

其中,中国的一款无酒精啤酒因 pH 超标被拒;日本的一款茶包因含有印度未批准的成分遭拒;斯里兰卡的肉桂花蕾因事先未获批准被拒收;土耳其的新鲜红苹果因保质期太短被拒。

从这些理由来看,印度似乎是在严格把控进口食品的质量,以保障本国人民的健康安全。

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印度国内的食品安全状况时,却发现这所谓的“严格标准”背后充满了讽刺意味。

印度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突出,从食品掺假、污染到标签误导等问题屡见不鲜。

姜黄粉是印度咖喱的主要原料之一,但此前就有报道称,印度部分地区的姜黄粉铅含量超过安全标准 200 倍,这与其中掺杂一些不可食用的物质有关。

除此之外,印度的食品加工环境和卫生条件也令人担忧,街边摊的卫生状况更是惨不忍睹,恒河水洗涤过的产品也能进入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却对其他国家的食品质量如此“吹毛求疵”,难免让人质疑其拒绝进口的真正动机……

【印度食品安全卫生】

不少去过印度的人,在回国的第一反应就是吐槽印度的卫生问题,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走进印度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吃摊是印度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

而这些小吃摊的卫生状况却着实令人不敢恭维,摊主们往往徒手操作,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食物就那样直接暴露在充满灰尘和汽车尾气的环境中。

苍蝇蚊虫在食物周围嗡嗡乱飞,似乎把这些摊位当成了它们的“餐厅”。

印度的菜市场同样是卫生隐患的重灾区,地面污水横流,腐烂的蔬菜和水果随意丢弃,各种异味交织在一起。

在这样的环境中售卖的食品,很难让人相信其卫生质量。

再看看印度的饮用水问题,恒河作为印度的圣河,却也是污染严重。

人们在恒河中进行各种活动,包括沐浴、洗衣甚至排放污水。

而一些地方的饮用水直接取自恒河或其支流,这样的水质无疑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用这样的水加工制作的食品,很可能被各种细菌和有害物质污染。

而印度之所以会是这样的,是因为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

缺乏有效的卫生设施,使得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环境难以得到改善。

并且印度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卫生。

在贫困地区,人们为了生存,可能会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无法保证的食品。

而一些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劣质原料或者不遵守卫生标准进行生产。

并且印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漏洞,监管机构的人员和资源有限,难以对庞大的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也会使得一些不良商家敢于冒险。

其中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添加剂或者过期原料,但却很少受到严厉的惩罚。

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直接威胁着印度民众的身体健康,长期食用不卫生的食品,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腹泻、食物中毒、传染病等。

尤其对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危害更为严重。

不良的食品安全卫生形象,也会对印度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内消费者对本土食品的信心下降,可能会转向进口食品,增加了贸易逆差。

还有就是国际市场对印度食品的信任度降低,出口受阻,影响了印度食品产业的发展。

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印度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也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一些印度出口的食品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在国际市场上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影响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稳定。

但万万没想到,其他国家还没有拒绝印度的出口食品,印度竟然先拒绝了其他国家的,最可笑的是,其中竟然还有我们中国。

结合以往中印两国的摩擦,不难想象,这是否是印度的有意为之……

【中国食品安全】

我们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从源头抓起,在农业生产环节,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严格规范和监管。

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化学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同时加强对种子、种苗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在食品加工环节,企业必须遵守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生产车间要保持清洁卫生,工人需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受到严格限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除此之外,中国的食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定期抽检和专项整治。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从罚款到吊销许可证,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中国的许多食品企业还积极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如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样来看,与中国相比,印度的食品安全状况可谓令人担忧。

所以不少人都怀疑,印度以“不安全”为由拒绝进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食品,其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

从经济层面来看,印度的这一举措或许是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考虑。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国内的食品产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

通过拒绝进口我们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食品,印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外食品对本国市场的冲击,扶持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毕竟我们中国的食品出口可是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再加上物美价廉的优点,更是让其他国家无地自容。

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不满,增加国际贸易的壁垒,对全球食品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被拒国家来说,印度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一种打击,中国、日本等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对完善,其出口的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印度拒绝这些国家的食品进口,不仅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利益,也可能会对双边贸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而印度也应该在加强自身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国际贸易,而不是一味地设置贸易壁垒。

用一句老俗语概括,那就是“不能自己一身绿毛,就看别人都是妖怪”……

参考资料:

潇湘晨报•晨视频在 2024-11-28关于《保障食品安全?印度拒绝进口中国等多国食品》的报道

0 阅读:9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