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七月初,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发布的一篇名为《中国人口死亡高峰的特征与演化机制》的论文引发了社会层面的广泛热议。
这篇论文首次以“人口死亡高峰”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国将迎来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人口死亡高峰这一概念,论文的作者是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张震,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李强。
对于“人口死亡高峰”这个概念,此前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学术层面,都不是人口研究关注的焦点。
在学术层面,此前业界显然更关心人口转变的机制、历程以及经济社会影响,而社会层面也更愿意关注“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高峰这种随着人口转变而出现的典型现象。
只不过,上述对于人口变化的落脚点都是生者,而对于死亡,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学术界,习惯性地避而不谈。
正因如此,这篇名为《中国人口死亡高峰的特征与演化机制》的论文才会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指出,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口死亡率的明显下降以及滞后长达二十多年的生育率下降相互叠加,导致了七十年代前后人口出生高峰的出现。
与此同时,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体健康的不断改善,使得不仅大多数婴儿能够活到成年,而且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可以顺利进入老年甚至是高龄阶段。
上述因素叠加,就导致了老年人不仅人口基数较大,而且每年的死亡人口中,老年人的占比明显增加,最终形成了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人口死亡高峰。
也就是说,人口死亡高峰的出现,主要取决于3个人口因素,分别是历史出生数变动、存活率提升以及死亡率下降。
理论上来说,死亡人口的规模受到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的影响,而其中,出生数变动又会对滞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死亡人口数造成较大影响。
比如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这五十年里,当时的中国社会由于战争频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诸多原因,导致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死亡率又飙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层面趋于稳定,医疗卫生条件又明显改善,导致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其中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是第一波人口出生的高峰,到了1963年,出生人口来到了最高点——2954万。
此后十年里,出生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整体仍旧保持在每年2500万以上,这便是第二波人口出生高峰。
1972年以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生育率有所下降,只不过,随着此前出生高峰人群进入到生育阶段,导致又有一波人口出生小高峰出现。
直到近些年来,人口出生率才出现明显下降,尽管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后,人口出生数有所回升,但是整体出生率仍旧呈现下降趋势。
再看人口死亡率,在新中国成立这一年,由于战争创伤、疾病流行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1949年的死亡率高达20‰,死亡人数达到了1083.3万。
来源界面新闻
此后十年时间里,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环境的稳定,到了1957年,死亡率降到了10.8‰,死亡人数也降到了698万。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口死亡率已经降到了6.34‰,此后又开始缓慢上升,到了2023年,死亡率上升到了7.87‰,与此同时,平均预期寿命也来到了78.20岁。
或许有人认为,在过去四十多年里,死亡率仅上升了1.53个千分点,谈不上人口死亡高峰。
但是要知道我国人口总数现如今已经来到了14亿,因此,人口死亡高峰不能仅看死亡率,还要看死亡人数,要知道,2023年我国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110万,已经超过了1949年的死亡人数。
而且,现如今的社会结构是人口老龄化明显提高,要知道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从4.9%提升到了15.4%,这样的翻倍增长,必然导致死亡人数上升。
虽然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此前两波生育高峰的任务已经逐步进入到老年,这必然导致死亡人数迅速上升。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通过建立数字模型的方式做出了预判,到2061年,死亡人口将来到最高峰1900万,在此之前,死亡人口数将持续上升。
除此之外,文章还预测了从2024年到21世纪末,中国死亡人口总数将达到12.3亿,年均死亡人数将达到1600万。
而且到了2040年以后,死亡人口将集中在65岁以上,至于性别比例方面,众所周知,男性的死亡率要高于女性,这将在人口死亡高峰期间表现得更为明显,而这将给未来数十年的老年人性别结构带来显著影响。
正因如此,对于未来几十年的中国社会来说,开展全龄化、社会化的死亡教育十分重要,需要推动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积极应对即将也必将到来的人口死亡高峰。
再者,社会层面需要加快构建并且完善安宁疗护体系,也就是“临终关怀”,提升老年人的临终生命质量,让更多的老年人在面临死亡时,可以更加坦然地接受。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殡葬行业的中长期规划,以此确保死亡高峰来临时的供需平衡,尤其是目前我国社会的公益性公墓的发展情况并不完善,再加上经营性墓地的价格不断提升,导致当前社会存在殡葬焦虑,这在未来几十年里将更加显著。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形成,人口死亡高峰将给我国的人口以及社会发展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信息来源:
学术论著 | 张震、李强:中国人口死亡高峰的特征与演化机制
复旦新研究:中国将迎人口死亡高峰,应普及生命教育、完善安宁疗护 澎湃新闻
应对低生育率,复旦大学三学者支招 财新网
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原创2024-07-06 18:01·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