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楚武王一句我蛮夷也让楚国舍弃了子爵,僭越称王。其实,楚国并非最早称王的西周时,最早称王的其实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徐国。
一个小小的徐国,凭什么最早称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徐国。
真的有1600年吗?
先秦时的东夷有一个分支,叫做徐夷。这些徐人大约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地区,根据《元和姓纂》和《通治氏族略》记载,他们可是颛顼的后代。
而据史记记载,颛顼一直传到大业,这一代大业娶少典的女儿生下大费。这位大费另一个名字就是伯益,他是周朝秦国,赵国,徐国,梁国的共同祖先,因为伯益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于赢氏。
根据《史记秦本纪》大费有两个儿子,一曰大廉,二曰若木,其中小儿子若木就被分封到了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徐国。
由此可知,徐国是先秦时期最古老的诸侯封国之一,如果史记记载准确,那徐国的国祚将会超过1558年。那文献中说,徐国有着1600年的历史,能被考古确认吗?还真有很多的证据可以证明。
徐国的分封是不是早于周朝呢?这一点是证据倒是非常足的,因为徐国出土的各种东西特点和殷商非常的相似。他们的信仰都有一个东西玄鸟,进而演化出了一个特殊的东西:十日崇拜——后羿射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
而且,殷商的政治结构主要是政教合一,甲骨文中的各种占卜就是这个的最好体现。反观西周,他们牢牢地用宗法制进行统治。由于政治结构的不同,他们最为核心的礼器是截然不同的,殷商的礼器是觚和爵,姬周往往是成套的鼎和簋。
根据目前在江苏发现的三座徐国墓葬群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大多带有非常明显的殷商青铜器的特征,特别是里面出现的铎,那是完完全全商器的特征。
而且他们并不看重西周最为核心的列鼎制度,大多数墓葬群中根本见不到鼎。再加上徐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喜欢喝酒,还出土过不少酒器,商人也都是酒蒙子。这么多特征都表明了一个事情,徐国早在殷商时期就被分封了。
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徐国就是殷商传承下来,落后于中原文化的蛮夷呢?徐国不光不野蛮,它的青铜器铭文还很有自己的特色,在遣词达意上很注意韵律的应用,读之朗朗上口。
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细图录考释》中收录了七件徐器。每器铭文都有韵,可见徐国也有不逊于中原的文化,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徐国青铜器虽多为春秋器物,但一般认为徐器特点需要经过长期累积,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徐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应该很发达。
徐国与西周的恩怨情仇
到了西周,殷商遗民加上身处边陲的徐国,自然也不被西周待见。《尚书·费誓》这篇文章就是周公旦长子伯禽兴兵征伐反周作乱的“徐夷”而发布的诰命。
至于为什么徐国为什么要造反,还得追溯到灭商时了,当时的周公旦二次东征,灭掉了曲阜的奄国,小邻居徐国的祖地也在此被顺手拿下,然后都成了周公旦的封地,徐人不得不进行了南迁。
周公旦活着我们徐国惹不起,你人没了我们还不能武装讨要祖地吗?于是,周王朝和徐国的这场战争也就在所难免了
西周早期的徐国在周朝的统治中属于完全的羁縻统治,齐鲁两国就是为了针对这些东夷的。这时的徐国还没有完全可以和周朝叫板的实力,便一直统合东夷势力。
到徐偃王的时候,他们达到了顶峰,周围的诸侯势力纷纷来朝,后汉书的东夷传记载当时的徐国“地方五百里”。当时的公侯也只能“方百里”,徐国这五百里可是远超诸侯,就连当时周穆王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他分封成东方诸侯的共主。
得到了周王朝的授权,徐国的发展也就不言而喻,《抱朴子》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徐国“外坠城池之险,内无戈甲之备。“同时,徐国也不忘加强和周边国家的联系,就比如开挖通过蔡国和陈国的运河,就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徐国这个时候的二五仔之心可还没死呢,他们悄悄获得朱弓赤箭矢,然后自己悄悄留了下来。赤矢可是天子征讨之物呀,这用意不是司马昭之心吗?得到这东西不久,徐偃王也真的扯了反旗造了周穆王的反。
周穆王只得联合楚文王一起作战,打败了徐国,顺便提一句,赵国的先祖造父这个时候就是联军的指挥官,他也是靠着这个功绩让赵国有了发家之本。
这次失败带给徐国的损害也是非常惨痛的,从王降为了子爵,从此彻底被西周征服。
没有永远的不灭之国
徐国最后的结局也是非常凄惨的,当时的吴王阖闾刺杀了吴王僚之后,还要斩草除根,其中一位公子就逃到了徐国。徐国本来和吴国就不对付,吴国此时还打算让徐国交出公子,自然是没戏。
然后吴国使用筑坝水淹徐国都城的办法,最后灭掉了徐国,徐国的末代国君章禹最后逃到了楚国。
现在的徐姓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四省,加起来差不多占了徐姓人口的85%。
徐氏当然也出了不少人才,很多都是书本上耳熟能详的人物,就比徐福相传为徐偃王29世孙,带着500童男童女东渡日本,日本当时为了纪念徐福,就连天皇都80多次主祭徐福。其他的如徐霞客、徐光启、徐悲鸿、徐志摩等人物也都在当时书写了自己的历史。
结语
徐国虽然停留在了春秋,但徐姓的子孙后代却昂首走入了盛夏,结出了秋果,等待着冬藏。
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M],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2.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细图录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3.郭海林著;代江滨责编: 《徐州历史文化溯源》[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