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梅雨季排水千万注意,居家书房桌面摆放,十五天烂根急救法,环境改良完整方案
你养过多肉植物吗?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满怀期待地把多肉带回家,精心照顾,可没几天就发现多肉的状态不对了呢?我有个朋友,前阵子就从网上买了好多超级可爱的多肉,有静夜、桃蛋还有玉露。他把多肉放在居家的书房桌面上,每天都想着给多肉多浇点水,因为他觉得多肉在书桌前晒太阳可能很“渴”。结果呢,没到半个月,好多多肉的叶子上就开始发黄、发软,有的甚至直接从土里“瘫软”了出来。
你知道吗?其实很多多肉的问题,特别是在梅雨季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排水没做好。那梅雨季到底有多糟糕呢?就像在我们南方的一些地区,比如江南水乡那一片,地形比较平坦,地势低的地方很容易积水。一到梅雨季,连续好多天都是阴雨绵绵的,空气湿度能达到80%甚至90%以上。这种环境对于多肉来说就特别不友好。多肉喜欢的是一种稍微干旱一点的环境,水分太多它们就容易烂根。
就拿我另一个网友的经历来说,他在我们本地的一个小阳台上养多肉。那是那种典型的南方老小区的房子,阳台排水也不是特别好。他的阳台上种了好多不同品种的多肉,像玉扇和熊童子这些比较常见的。在梅雨季的时候,他没有给多肉做好排水措施,结果一场大雨过后,好多多肉就出现了问题。玉扇原本圆润饱满的叶片变得皱巴巴的,熊童子的爪子也没那么尖了,整个都不像样了。
我们先来说说多肉植物本身的特点吧。多肉植物的形态各异,有的像莲花一样层层叠叠,像观音莲;有的叶片胖嘟嘟的像小牙齿,像秋丽;还有的叶片顶端尖尖像小熊的爪子,像熊童子。它们对水分的需求不像其他植物那么多。很多人觉得多肉小小的一盆,可能浇一点水就够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有的多肉在生长期可能一周浇一次水就行,但到了休眠期,可能半个月浇一次或者一个月浇一次都够了。
在居家书房桌面摆放多肉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多肉小,随便放个花盆就行。其实这里的讲究可不少。你知道吗?普通的塑料盆排水性能就比不上陶盆。我邻居家在书房摆了好多多肉,用的是那种超级可爱的卡通陶瓷盆,每个盆底下都有很多排水孔。而旁边另一个朋友用塑料盆种多肉同样的摆放位置,结果塑料盆种的多肉就比陶瓷盆种的更容易出现烂根的情况。这是因为塑料盆如果不小心浇水过多的话,水分在盆内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而陶瓷盆因为有更多的空气交换,多余的水分能更快地排出去。
那要是发现多肉烂根了呢?这时候得有一个十五天的烂根急救法。首先要把多肉从花盆里轻轻地拔出来,抖落根部的土。大家要小心一点,因为多肉很脆弱的。像我的一个同事,他在拔多肉的时候太用力,把多肉的根都拔断了。然后把散开的根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个两三天。这时候不要着急把多肉种回去哦。在这两三天里,你可以检查一下根的情况,如果发现有一些已经发黑的根,那就用剪刀轻轻地剪掉。等两三天后,把多肉重新种到一个排水性好的新花盆里,要用疏松透气的土壤,比如泥炭土加上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那种。种好之后,不要马上浇水,要等个两三天,等伤口差不多愈合了再浇少量的水。接下来的五天到七天,要密切关注多肉的状态,如果叶子没有继续发黄或者说慢慢变得饱满起来,那就说明情况在好转。到了十五天的时候,基本就可以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了。
这里再跟大家对比一下几个比较冷门但也很有趣的多肉品种。比如说玉扇,它的叶片顶端是扁平的,中间的部分会有一道浅沟,就像一把扇子。和熊童子对比的话,熊童子叶子顶端有红红的爪子,特别像小熊的爪子。玉扇更适合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像书房的书架上摆放。而熊童子放在书桌上会显得特别俏皮。再比如说,万象,它的叶片顶端有一个很深的小坑,就像一个小碗一样。和玉露对比,玉露是那种晶莹剔透的,像一颗绿色的小珍珠,万象的叶片颜色会比较厚重一些。
在一些特殊地区和环境下,多肉的养护也有不同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像在比较干旱的西北地区,白天温度很高,晚上温度又会降下来。那里的多肉植物在室内摆放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能让它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我有个在北方工作的朋友,他就把自己书房桌子上的多肉放在了窗台上,但是上午的阳光特别足,结果那些多肉就被晒伤了。而像在潮湿的西南地区,比如云南的一些地方,植被比较丰富,湿度也比较大。在那些地方的居家环境里,多肉的摆放也要特别注意排水,不能因为当地的植物大多都适应潮湿环境就忽视了多肉的需求。
在居家书房里养多肉,其实还有很多小窍门。比如说,在桌子下面可以放个小的除湿盒,这样可以防止地面返上来的潮气影响到多肉。还可以在花盆下面再垫一个小托盘,这样浇水之后多余的水分就可以流到托盘里。但是这个托盘也不能一直积水,要及时倒掉。
我们都知道,不同品种的多肉在养护上也有细微的差别。就像刚才提到的秋丽,它比较耐旱,在梅雨季来临之前,就可以适当给它少浇一点水,让它提前适应干旱的环境。而像玉扇,在梅雨季的时候就要特别严格控制浇水量。
那在养护多肉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大家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说,多肉周围的环境清洁也很重要。灰尘落在多肉的叶片上,如果不清理的话,会影响多肉的光合作用。就像我在另一个朋友家的书桌上看到,他的多肉叶片上有一层厚厚的灰尘,多肉看起来都有点病恹恹的。他当时还很纳闷,奇怪自己浇水浇水很正常,光照也合适,多肉怎么还是不好呢?其实就是缺少了这个清洁的步骤。可以用小的软毛刷轻轻地把灰尘刷掉,就像给多肉做了一个小清洁SPA一样。
还有哦,多肉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大多数的多肉生长速度比较快,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浇水的频率,到了冬天和夏天,很多多肉都会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候就要减少浇水,甚至有些多肉在夏天是完全不能浇水的,像山地玫瑰,夏天的时候如果浇水太多,基本就离死不远了。
你有没有想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多肉植物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养护方式呢?在西方一些国家,人们会把多肉放在室外的露台上,搭配一些奇形怪状的小雕塑,营造出一种很有艺术感的氛围。而在中国,我们更多的是在室内的书房、客厅摆放,追求的是一种宁静、雅致的感觉。那你觉得这种文化的差异会对多肉的养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多肉植物虽然看似小小的、很好养,但里面学问可大着呢。在梅雨季也好,在日常居家养护也好,只要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像排水、环境湿度、浇水频率等等,再加上合适的环境布置,相信你一定能把多肉养得很好。那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多肉养护小经验呢?欢迎大家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