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善于飞行的动物之中,必有昆虫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公认的飞行王者“蜻蜓”,其飞行技艺更是很多鸟类都难以企及的。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昆虫都像蜻蜓这般精于飞行,比如以蝴蝶为代表的大翅膀昆虫,它们的飞行能力就相对平庸,通常情况下,它们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都不尽如人意。现在,如果我告诉你,蝴蝶也能飞越茫茫大洋,从非洲一路振翅4200千米,直抵南美洲,你会不会感到特别惊讶呢?这个故事还要从昆虫学家杰拉德·塔拉维拉的一次海边散步说起。
2013年10月末的一个清晨,杰拉德正在法属圭亚那的一个海边散步,这时,不远处沙滩上的十几只小红蛱蝶引起了他的注意。
小红蛱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蝴蝶品种,但在南美洲是比较罕见的,这使得杰拉德忍不住凑近观看,有趣的是,杰拉德的靠近并没有惊散这些蝴蝶,它们仍旧静静地待着,只有少数几只以蹦跳的方式移动了几下。杰拉德很快发现了原因,这些蝴蝶都显得极为疲惫,它们的翅膀褶皱不堪,布满孔洞,完全没有了力气。
显然,这些蝴蝶刚刚经历了长途的迁徙。
通常来讲,此时会认为这些蝴蝶是从北美洲沿着陆地飞过来的,但不知为何,此时杰拉德的心里就是涌起了一股强烈的直觉,他认为这些小红蛱蝶很有可能是从大西洋的彼岸飞过来的。小红蛱蝶是一种少见的拥有长途迁徙能力的蝴蝶,它们每年春季会从撒哈拉沙漠南部启程,一路飞行至丹麦、英国及爱尔兰地区,到了秋季再原路返回,单程达到了7000千米以上,以此看来,似乎飞跃4200千米的大西洋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小红蛱蝶在非洲和欧洲之间的迁徙路程大部分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它们中途可以停下来休息,也可以吸取花蜜补充能量,这不是在茫茫大洋上连续飞行能够比拟的。
那么,杰拉德该怎么证明自己的猜测呢?这的确很有难度。想要追踪鸟类,只需要在鸟类身上安装无线电追踪器就可以了,但小红蛱蝶的体重只有1克左右,安装追踪器是不可能的。这使得杰拉德足足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进行研究,并最终通过3种方法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首先,杰拉德采集了这些小红蛱蝶身上的残留花粉,描绘出其DNA条形码,将其放在国际数据库中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这些花粉全部来自于西非的几种灌木。
其次,研究人员对这些蝴蝶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发现它们属于非洲-欧洲谱系,与北美洲的小红蛱蝶存在区别。最后,杰拉德还动用了同位素示踪法。在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中稳定同位素的比率是存在差异的,动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从环境中摄取这些同位素,并累积在身体之中,通过检测身体内残留的同位素,就可以判断出一种动物生活的大致区域,使用这种方法,果然确定了这些蝴蝶在毛毛虫时期是生活在非洲和欧洲地区的。
杰拉德的研究首次证明了蝴蝶拥有跨洋飞行的能力。
那么这群小红蛱蝶为什么要飞越大洋,又是如何飞跃大洋的呢?杰拉德分析,这些小红蛱蝶很可能是在从欧洲返回非洲的过程中,被大风吹到了海面上,为了不掉进水里,它们只能继续前进,直至抵达南美洲。正常情况下,小红蛱蝶是无法持续飞行这么久的,之所以能够跨越大洋,一方面是借助了风力,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生物强大的求生本能,毕竟在茫茫大洋上,除了坚持飞行,也没有其它的办法。
先论论蝴蝶的寿命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