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调味品,北魏《齐民要术》中记录了调味料“豆酱清”的做法,类似与现在的酱油,到了宋代,“酱油”一词就正式出现了,在南宋的《山家清供》中记载有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的菜谱,千百年来,酱油在中国百姓的厨房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可或缺。
小时候吃酱油,是正儿八经的的“打酱油”,拿一个酒瓶子跑到供销社,看着叔叔阿姨拿着漏斗,从硕大的酱油缸里灌到之家的瓶子里,当时的酱油就只有一种,浓郁的酱香味做什么菜都好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酱油开始分成很多品种,生抽、老抽、味极鲜、头茬酱油、鱼露,儿童酱油,海鲜酱油、有机酱油等等,真的是让人目不暇接,但品质也是参差不齐,明明是传统工艺的一种调味品,非得给加入各种添加剂,增鲜剂,让消费者吃的也不放心。
胖东来超市新上市了一款自营的酱油,因为胖东来一贯的品质,这款酱油也是自带金字招牌,上架就被疯抢,不过人家的酱油也做得确实无可挑剔,有顾客戏称:配料表比我的脸还干净,这样的酱油吃的放心,除了配料表,胖东来酱油的标签上也有好几个关键指标,都是好酱油的标配。
一、配料表
胖东来酱油的配料里一共4种成分:水、非转基因黑豆、食用盐、小麦
这些全是酿造酱油必须的成分,少一样就酿不了。
首先是大豆或者黑豆,最好的是非转基因豆,其次是转基因的豆(一般不会标注),然后是脱脂大豆,也就是榨油后所剩下的豆粕。这些都是酿造酱油用的原料。
比较差的还有“水解植物蛋白”、“水解大豆蛋白”、“氨基酸水解液”等,出现这些字眼的,直接就是配制酱油,也就是勾兑酱油。
然后是淀粉类,有用玉米的,有用小麦的,这个对酱油品质影响不是太大,小麦会更好一些。
这个配料表就是标杆,除了这4种,其他都是非必须的,如焦糖是为了提升颜色,谷氨酸钠是为了增加鲜味,山梨酸钾是为了防腐(酿造类调味料本身就很难变质,也不知道有些商家添加防腐剂是啥作用),三氯蔗糖是为了增加甜味。
二、氨基酸态含量
这个是酱油最核心的指标,这个标准是发酵程度的一个指标,发酵时间越长,豆的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也就越多,鲜味也就越足,证明酱油的品质也越好,有些酱油宣传自己“足酿180天”,就是这个理由。
氨基酸态的含量高低也直接关系到酱油的分级,国家标准特级酱油需要大于等于0.8G/100ML。
此标准只适合正常酿造的酱油,有些厂家为了提高标准,直接往酱油里加谷氨酸钠之类的鲜味剂,指标是上去了,但都算是“虚假”指标,还不如消费者自己买味精,所以买酱油一定要看一下配料表,有没有鲜味剂之类的东西添加进去。
三、产品标准号
酿造酱油的执行产品标准号是GB18186,而配制酱油的执行标准是SB10336,要搞清楚这个标准号,买的酱油都会大差不差。
四、酿造方式
胖东来的酿造方式是高盐稀态,这是一种比较好的酿造方法。
目前制造酱油有2种方式,一种是低盐固态发酵、一种是高盐稀态发酵。
低盐固态发酵温度高,时间短,通常1个月就可以酿造成,但口感的浓醇度是比较差的,不过成本比较低。
高盐稀态发酵是混合浓度高的盐水,在比较低温的条件下发酵的,酿造时间长达4个月以上,但制作出来的酱油鲜味足,营养物质也多。
——老井说——
胖东来的这款黑豆酿造酱油从品质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标签上简直就是“好酱油”的标杆,每一样都相当的优质,售价8.7元一瓶也公道,味道可能没有一些味极鲜那么鲜,但贵在天然酿造,吃的放心,适合给自己家里人吃,希望其他酱油厂商也跟上,别在标签上造假,做出大家都放心的酱油。#为什么胖东来被这么推崇?#\u0002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分享日常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