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了中原两百多年,共传十二帝。如今,网络上说“大清无昏君”,对这句话每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不一样,但要说清朝的明君,康熙无疑是榜上有名的。
许多人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位面之子,他运气好到爆棚。清朝的康熙帝也不差,他从小开始就多次渡过劫难,登基后运气更是好得不得了,在平定吴三桂的叛乱中,连老天都帮他,势如破竹的反清势力在吴三桂的突然病逝下就那么土崩瓦解了。
年少时期的康熙曾险些病死,得了一种叫天花的疾病,古代没有疫苗,这种病的死亡率极高。
有意思的是,康熙能坐上皇位,与天花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如果康熙没有得过天花这种疾病,皇位还真不一定能轮到他。
康熙皇帝与天花病
如今,我们都知道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染上,死亡率很高,主要的预防手段是接种疫苗。
清朝时期,医学并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没有专门预防天花的疫苗。因此,一旦得了天花,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只能听天由命,不是你钱多,身份尊贵就能活下来的。
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就有2位直接死于天花,另外有两位得了天花后侥幸活下来后,脸上却永久留下特殊烙印——麻子。清朝4位直接与天花有过接触的皇帝,属康熙最为传奇,他是靠脸上的麻子得到皇帝的位置。
公元1661年1月,顺治帝病逝后第三天,一位不满8岁的小孩玄烨身穿孝服,坐在皇位上,成为新一代帝王,他就是康熙帝。
隆重的登基大典进行着,站在康熙帝两边的文武大臣会看见小皇帝的脸上有一些麻子。可大臣们绝不会想到,玄烨能当上皇帝,靠的就是这几颗麻子。
为何会这么说呢?这里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顺治病逝的年龄不到23岁,病情来得很突然,对后继之君的选择上没有太多准备,直到卧床不起后,才开始认真考虑继承人。
顺治长期以来比较疼爱次子福全,孝庄皇太后更倾向玄烨,两人各持己见,不好决断,便请来了第三者裁决。
顺治请来了西洋传教士汤若望,这位传教士不仅官大且孝庄和顺治关系都很好,且对立后继之君这件事没有什么私心。
在顺治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汤若望给出了一个合理意见,选玄烨为帝,理由也很充分,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终身的免疫力。顺治恍然大悟,觉得汤若望的意见非常正确,便同意孝庄太后立玄烨为后继之君。
当然,玄烨本人也被天花折磨得够惨,他一出生因宫内天花流传,被抱出紫禁城,在西华门处的一间房子里“避痘”。
一年多时间,玄烨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对一个小孩来说挺残忍的。尽管一再小心,在两岁时,玄烨还是得了天花,好在乳母孙氏不放弃,在她的悉心照顾下,玄烨硬是挺过来了。
晚年康熙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得了天花的玄烨侥幸扛了过去,他脸上的麻子却消不掉了,小小年纪就破了相,好在还小,痘印虽有但不大,颜色也不深。
可以说,幼年的玄烨深受天花的折磨,差点让他丢了性命。尽管玄烨后来因为得过天花的缘故被推上了帝位,但这种疾病的恐怖之处,他是体会到了。
康熙要对天花说“不”
康熙当了皇帝后,皇宫中每年因天花而死的人不少,他逐渐意识到这种疾病对大清有亡国的危害,决定在前人总结了防痘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出击,找到更为科学的方式。
康熙的几个孩子死于天花,他无能为力,为了对付这种疾病,他从民间广纳名医,寻找各种偏方,只要有依据,都愿意试一试。
经过几年的努力,康熙在民间找到了一种种痘法,这种办法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又称吹鼻种痘法。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旱苗法,即取下天花者的痘痂研制成粉状,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
一种是水苗法,将天花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
实际上,这两种办法的原理差不多,都是为了让种痘者轻微感染,经过护理后康复,待症状消失后,相当于已经得了天花,获得免疫力。
康熙帝得了一次天花后,获得了免疫力,他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担心贸然用在皇子们身上有不妥,万一没治好就后悔莫及了。
皇子身份尊贵,康熙自然舍不得,他让内务府的人从宫中挑选一些年纪小的宫女,一共30名,拿她们做实验。
在康熙命令下,宫内的太医让被选中的30名宫女患上轻微的天花,然后派人照料。经过一个月的实验,30名宫女中除了4人病死外,其余人均恢复了健康。
有了实验数据的支撑,康熙也不再害怕,从此,清宫中皇子种痘防天花的制度正式确立。按照规定,皇子种痘时间在2-4岁为佳,时间选在秋季,那时候天气爽朗,利于护理。
两种种痘方式中,水苗法用得多一些,康熙不仅将它在宫里推广,更是在八旗中普遍实施,甚至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
种痘法在预防天花上有奇效,且在康熙的大力推广下,我国民间因天花而病死之人越来越少,死亡率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同一时间,欧洲地区天花大爆发,死亡率极高,整个十八世纪死了六千多万人。
康熙为预防天花,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创新,他用30名宫女做实验,这种方式被后来的学者称为“人体实验”。最终以牺牲4个宫女的代价,让更多的人活了下来,这项实验非常成功。
对因实验而死的4个宫女,康熙也给予了她们家属一定的补偿,赏赐了土地和钱财。
看到大清因得天花而病死的人越来越少,康熙帝也深感自豪,他曾非常得意地说:国初人多畏痘,至朕得种痘方子,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由于康熙帝积极推行天花防治,北方及中原一带的痘事得到了根本的遏制,这种传统的种痘疫苗法,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据记载,康熙时期,俄罗斯人专门派人去大清学习种痘法,这种方式又由土耳其传到了欧洲。
直到1786年,英国有一位叫詹纳的人将清朝的种痘疫苗法改良,发明了詹纳法,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牛痘疫苗法。
结语
康熙对天花说“不”,在他在位期间,人们在预防天花的办法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良,他功不可没。
实事求是说,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最有作为的一个,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有学者将康熙帝玄烨与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相比,这些人都是封建王朝大有作为的皇帝。
本文由纵观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得瑟]蹭的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