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民国时期,蒋军的队伍虽然人数众多,但派系林立,除了老蒋自己的嫡系部队外,还包括许多有实力派的地方军阀部队。
这些部队虽然名义上统一归附国民党中央,但在实际情况下,老蒋往往无法指挥那些地方实力派军阀。
老蒋的军队组成和复杂,地方实力派军阀有很多,如川军,西北军,滇军,东北军,晋绥军等等。其中对蒋介石威胁最大的当属桂军,桂军一直是老蒋的眼中钉,桂军威胁到了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地位。
桂军的实际负责人是白崇禧和李宗仁,两人的地位在国民党内部也很高,都是一级上将。
一级上将在国民党内部是少量存在的,它不像中将,少将那么多,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地方军队的实力派大佬才能被授予一级上将,其目的就是老蒋为了拉拢人。
在桂军中,李宗仁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在军事方面交给了白崇禧。李宗仁与白崇禧可谓是各展所长,相互扶持,让桂军日益壮大。
在解放战争中后期,蒋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李宗仁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挤掉了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的代总统。
说实话李宗仁这个总统并没有多少实权,国民党的军政其实还掌握在老蒋的手里,李宗仁发出去的命令很少有人执行。
上位后的李宗仁,其主要工作是与我军代表和谈,他自己也幻想着解放军不要渡江,与我军划江而治。
显然,李宗仁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主席向全军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指示,随后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
很快,蒋军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就溃不成军,李宗仁和老蒋“划江而治”的想法化为泡影。
解放军渡江后,李宗仁对时局进行了分析,认为老蒋此人不可靠,他最终没有跟随老蒋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
在临走前,李宗仁奉劝他的老搭档白崇禧不要去台湾受蒋介石控制,但白崇禧没有政治远见,又贪恋兵权且争强好胜,因此他没有听从李宗仁的一番劝说。
在美国,李宗仁过着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自由但心中难免有不少遗憾,远离自己的祖国家乡,让晚年的李宗仁颇有思乡之情。到了1965年,当时的李宗仁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离开祖国家乡已经十多年了。
晚年的李宗仁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祖国的愿望,他希望祖国能够接纳,自己能回到故土安享晚年。为了这个愿望,李宗仁先是派遣代表和我国领导人会面,摸一摸国内对他回国有什么态度。
负责与李宗仁代表接洽的人是周总理,当周总理得知李宗仁想要回国后当即表示很欢迎。李宗仁虽然是国民党的高级要员,还当过代总统一职,但在民族大义上,他是合格的。
像李宗仁那样在海外生活的爱国人士,我国是很欢迎他们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家看看祖国的发展。李宗仁回国,既能说明我党人士既往不咎的胸怀,同时对两岸统一的相关工作有着许多益处。
曾经的李宗仁,他也是抗日名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就是以李宗仁为首的国军将领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对于抗日战争而言,它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当时,国军抗日整体上处于节节败退的局面,台儿庄的胜利,无疑激发了中国人的士气,对当时的抗日战争有着很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李宗仁流亡美国十多年一直不敢回国,自然是有顾虑的。首先他是旧政权的要员,同时又是战犯名单上的头几名成员,对回国后的前景自然非常顾虑。
为了回到祖国,李宗仁早在回国前向我国捐献了大批文物,以此来示好,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一种心意。
对于李宗仁捐献给祖国的文物,国家表示感谢的同时,给了李宗仁先生对等价值的现金。因为当时领导人发话,不能白拿李宗仁先生的古董,正是因为国家有如此的态度,李宗仁最终决定要回到祖国。
1956年,阔别祖国已久的李宗仁带着妻子来到了祖国,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为了接待李宗仁,主席多次宴请李宗仁,与他共赴晚宴,两人谈了许多家常话,这让李宗仁倍感欣慰。
有一次饭后,李宗仁向主席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认为自己尚有精力,想为国家的建设做一点贡献,因此,他李宗仁主动向主席要了一个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这个职务对应的级别是副国级。
在现场,主席并没有明确答复李宗仁,只是笑了笑,继续谈别的事情。此后,为了不让李宗仁心中产生顾虑,主席让周总理亲自登门向李宗仁解释一下他想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自己没有答复这件事。
其实,李宗仁提出自己想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个要求并不过分,首先这是一个副职,并没有多少实权,前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等人就担任过该职务。
李宗仁毕竟曾经也是代总统,是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由他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显然是过低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职务一般来说是越做越大的,如果让李宗仁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对于李宗仁本人和新中国的影响都不是很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李宗仁的要求并没有得到许可。
虽然李宗仁想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要求没有实现,但国家对他非常照顾,给李宗仁配备了专车,警卫等人员,用于服务他的日常和工作。
出于李宗仁年事已高,领导人最终决定让他安度晚年,多多休息,不必每天劳神费心的工作,这是对李宗仁先生的一种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