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男子38岁仍在家啃老,吃喝拉撒全靠父母伺候:我妈不会享受

潮流风向领航家 2025-03-20 02:53:19

梁大婶请来了媒体的朋友,想着借助外人的力量,劝劝她那已经在家依靠父母生活了三年半的儿子,好让他早点迷途知返,走上正道。

打从2017年起,小李辞掉北京的工作,回老家后就没再挣过钱。起初,他爸妈觉得孩子歇歇也挺好,可日子一天天过去,见小李整天窝在家里,老两口是越看越生气。就是说,吃完饭就找乐子,闲着呗。人们常说的积极生活,其实也就这样。我现在啊,有老爸老妈在身边,就足够了。梁阿姨问小李这辈子打算干啥时,小李嬉皮笑脸地,把依赖父母生活这事儿说得好像挺有格调似的。记者心里直犯嘀咕,小李到底碰上过啥事儿,会对生活一点盼头都没有呢?咋就甘心在家啃老,也不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

【受伤】说白了就是婚姻那点事儿,提起来都是泪,反正我是栽了个大跟头。当小李回想起自己变得“明白事理”的那一刻,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从他的那段恋情开始的。他是在2004年,通过老家一个热心肠的媒人介绍,开始了自己的初恋。那时候,小李在建筑工地上干些零活,每个月拼死拼活能赚个大概五千块钱。到了相亲那会儿,小李对那位姑娘特别上心,两人很快就打得火热,聊着聊着,眼瞅着就要商量起结婚大事了。女生邀请小李去见她爸妈,为了表示自己的真心,小李特地安排了一顿饭局。

早先时候,两边父母已经见过面了,这次碰头感觉更像是例行公事。可谁承想,饭桌上,女方的妈妈突然提出彩礼要加倍,不然就不答应他们的婚事。小李当场就回绝了对方,这让对方非常生气,开始大声责骂小李,说他耽误了姑娘的青春还不肯出钱,没钱还结什么婚。被酒精冲昏头脑的小李,拿起刀来,朝着姑娘的母亲背后刺了两下。伤口不深,可小李因为一时冲动,被关进了牢里,还失去了在工地的活儿。出狱后,小李打算翻身,梦想着发家致富。他又回到了老本行,在工地上一边干活一边积累经验,后来成功踏进了国企的大门。

小李看着自己辛苦攒下的钱,终于达到了当初“前岳母”所要求的礼金数目,心里又燃起了希望,打算再次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之后,小李在外地碰到了一个也是涿州的老乡姑娘,这姑娘让他有了种家的感觉。虽然她家境没小李好,但看上去特别勤快,挺让人放心的。他们俩没搞什么仪式,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住在一起了一段时间。后来,小李觉得应该给对方一个正式的身份,于是俩人就决定结婚了。聊起这桩婚事,梁大娘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情。他们结婚还不到一年,他就闹着要离婚,还找借口说是因为借钱的事情。

梁大娘讲,小李和他前妻结婚没多久,大年初三两人回娘家拜年。结果一到那儿,就赶上小舅子跟岳父说要借钱。前妻问小叔子钱花哪儿了,小叔子回答说全用来买地了,现在又看上了一块地,可手头紧巴巴的。话音刚落,他就向小李和前妻开口借钱。新婚的小夫妻,手头都挺拮据的。而且,小李的前妻回到涿州找了份工作,为了让两人不再分隔两地,小李就放弃了北京国企的稳定职位,也跟着回了涿州,现在每个月就赚一千多块钱,根本没办法拿钱帮助他。“你那是不是还藏着一辆车呢?”老丈人琢磨了一会儿,问小李。梁大婶觉得,就是这句话,把小李给惹毛了。

这辆车归小李家所有,那时候,整条街上也就这么一辆稀罕物。没多久前,小李还大方地把车借给了前妻那边的亲戚用了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他就又想念起自己的车来了。梁大婶说,打那以后,小李对前妻和他们家就有点小意见。不过梁大婶觉得这根本不算啥大事,毕竟车还没真送出去呢,哪儿至于就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小李在沙发上一个劲儿地晃脑袋,说这事跟梁大娘想的根本不一样。我们俩刚开始相处得挺融洽,在城里找了个小屋合租。慢慢地,咱俩之间就开始有点不对味儿了。啥样的人都往这儿凑,我心里能不犯嘀咕嘛,她也就别多说了。我可是从牢里呆过的,啥没见过啊。

聊起过往的事情,小李讲得挺含糊。因为前妻老是不忠,他下定了决心,哪怕是一分钱不要,也得跟这段糟糕的婚姻说拜拜。从那以后,小李对结婚这事儿就完全没心思了。想当年,因为兜里没钱,爱情离他而去。现在虽然事业有成的,想着婚姻能幸福美满,可老话说得好,没钱的夫妻啥事儿都不顺,到头来,他还是没能找到真爱。在婚姻这事儿上,他栽了个大跟头。小李的婚姻失败后,他开始不那么在意自己的个人感受了,而是从更宽的角度去找些心理安慰。他觉得,爱情和婚姻现在就像是金钱的陪衬,而他,对钱也已经不那么看重了。就算成了千万富翁、大企业家,他每天还是得吃三餐饭。尽情玩乐,毫无拘束,都到位了。美食佳肴尝遍了,现在嘛,就图个安逸日子,悠哉游哉地过。

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看起来咋样,就算是在镜头前面,也照样翘着二郎腿,笑得合不拢嘴。你很难想象,他之前还被人说成是年轻有为的国企员工呢。不过在小李眼里,他这举动算是跳出了凡尘俗套。不过,他是否真的不受尘世影响呢?梁大婶和记者都觉得,这事儿可不好说。【“人家修了好爹好妈了”】望着小李那故意装傻的样子,记者心里明白,他可能不是真的需要别人来开导,而是自己在一个劲儿地放纵自己呢。你肩上的担子在哪呢?你有没有挑起养活家人的重任啊?

一听到这个问题,小李就显得有点不耐烦了。他从沙发上蹦了起来,摆了摆手打算走开,不过被梁大婶给拦住了。小李说,他早就明白这个社会的现实了。现在,他拿着小学毕业证去找工作,除了干体力活,也没啥别的办法。正规单位都要学历,一般都是要大学生,最不济也得是个中专生。在这之前,小李其实也干过不少体力活。他在北京那会儿,每个月五千块的收入,都是他在工地上流大汗、一点一滴拼出来的血汗钱。但他察觉到,自己从小受梁大娘那一代人影响,认为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挣到钱的观念,在现实社会中好像并不那么管用。

2004年,小李头一回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他只有小学毕业,也没啥特别的手艺,这个年轻小伙子靠的是一身的蛮劲。那时候,在北京的建筑工地上干活挺挣钱的,一个月能赚五千多块呢。小李二话不说,背起包就出发了。一到北京,小李觉得啥都挺新鲜的。他在工地上啥活都干,跟着工头到处跑,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因此也学到了不少本事。每次小李回家,都会捎上些北京的新鲜玩意儿,还有给爸妈的一份心意钱。村里人瞧见他,都夸他年少有成就,那时候是他最得意的时候。那时候的小李,对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这件事,深信不疑。后来,那个管工地的头儿因为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工程刚忙完,大家都盼着领工资呢。小李因为相亲没成,一时冲动捅了女方妈妈两刀,结果自己进了牢房。等他出狱后才知道,原来那时候包工头已经去世很久了。

这笔钱对小李来说太关键了。他刚从牢里出来,特别需要点钱来应急,可问题是,人都没了,再加上那是违法转包,连合同都没签,这钱他上哪儿去讨啊?最后也只能这样无疾而终。让小李心里开始起波澜的,其实是离婚后他回到涿州过的那段日子。刚一回老家,小李就没停下来。他在北京工地上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回到这个小地方谋生简直易如反掌。在涿州这地界儿,我啥都能搞定,不论是钢筋绑扎、水管安装还是电气焊接。工地上那一套活儿,就没有我不会做的。小李不光自己动手干活,还拉了一队人马,当上了小工头。

没多久,他手头就揽到了一个项目,虽然赚的钱不算太多,不过跟在北京那时候比起来,可算是轻松了不少。就在小李以为自己的事业即将迎来转机的时候,生活却又给了他当头一棒。这回,老板溜之大吉了。望着自己的员工,小李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以前自己讨薪无果的那种无奈。于是,他决定自己出钱,先垫付了十几万块工资给大部分人,不过直到现在,还有一位工人的工资没结清。小李经历了两次婚姻和两份工作的失败,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彻底垮了。想想自己这一路的波折,小李心灰意冷,干脆就自暴自弃,再也提不起劲了。

经历挫折后,小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时候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收获想要的结果。出生背景让一部分人没法比,能得到的资源又把大多数人给比下去了。梁大娘和她老公都是农村出来的,能给孩子的就只有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了。小李对种地不感兴趣。他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精彩,觉得种地这种要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活儿,不符合他的心愿。他觉得,家里的这幢楼,就像是个永远花不完的宝藏。我妈他们不太懂怎么利用好国家给的好政策。那时候,北京的拆迁搞得热火朝天,小李通过一些路子打听到,他们家的房子也在拆迁名单上,眼看就要时来运转了。他跟记者说,等那时候,他只要卖掉家里房子的一小部分,这辈子就过得安心了。

瞧着儿子那副疯疯癫癫的样子,梁大婶搞不明白他嘴里念叨的资源到底是啥玩意儿。这栋楼是梁大婶在老爸走了之后,靠着自己辛苦种田,起早贪黑地照料家里那十几亩地,一点一滴积攒起来,亲手建好的。她觉得,努力工作本就是应该做的,她就是靠着这股劲,让生活一点一点变得更好。梁大妈又一次给小李讲起了自己如何从零开始打拼的经历。瞧着孩子一脸不耐烦的神情,她心里直犯嘀咕,以前那个勤快老实的儿子咋就变成了这样呢。记者问小李,看着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自己却还在家依赖父母,不赚钱生活,有啥感想。小李随口说的一句话,让梁大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看看同龄人都怎么过日子的,哎,他们可真是投了个好胎,有厉害的爸妈罩着!

梁大婶觉得自己对儿子一直挺好的。这些年来,不论是她在园子里种树种菜换来的钱,还是小李他爸卖豆腐挣的钱,全都花在小李身上了。虽然家里不算特别有钱,但吃喝穿戴从来都没少过,经济上还真不宽裕到哪儿去,怎么小李却说我是他的负担呢?小李的那些回答听起来可不怎么超凡脱俗,说实话,更像是借了梁大婶这栋楼的威风,让他有了放肆的底气。看到这种情况,梁大婶打算不再管小李了。她直接说,就算小李在家闲置着,她也不会再过问了。小李瞅瞅母亲那不容置疑的样子,没吭声。他并不像记者猜想的那样,因为还得靠爸妈养活就低头,反倒是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真实性格露了出来。

【代沟】我妈的想法不太对劲,她就老想着让我去种她那小块地。我和妈妈想法不太合得来。小李对记者说,他老觉得跟梁大婶说不到一块去。他觉得梁大婶老爱翻旧账,老劝他出门找工作,别老打家里房子的主意。说起卖房子,小李不想跟她多理论。或许是因为想着能拿到一大笔拆迁款,他心里头有点飘飘然了。他觉得,遇到难关时,选择悠哉游哉地待着,这才是精明人的做法。

我早就把社会的那些事儿琢磨明白了。钱不够用了,我就开始想办法筹钱了。他一边说自己在社会上混不下去,没啥竞争力,一边又硬说自己啥时候都能赚到钱。他不喜欢在事情还八字没一撇的时候就采取行动,而是死守着那条不怎么靠谱的小道消息,借钱来应对未来,还把自己的不作为说得理所当然。记者一直劝说着,可小李却急了,说想赶紧结束这话题,他觉得把家里的农田改成鱼塘,总比种地强。他歪在沙发扶手上,右手懒洋洋地搭着,左手却在空中比划来比划去,好像心里装满了大计划,一旦动手,肯定能搞出点名堂来。

他说的话,记者或许会信,但梁大婶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那你得行动起来呀,光靠嘴说哪会有好事自动送上门呢。小李每次谈起自己对未来的打算时总是说得头头是道,起初梁大婶还挺信任他,把自己的钱交给他,让他大胆去尝试。可后来梁大婶才明白,原来小李说的那些,不过是随便搪塞她,好让自己逃脱责任的话罢了。他拿到钱后总是很快就花个精光。在家里闲了三年半,没赚到一分钱,没钱了就回家喝白开水,外面的钱全拿去“助人为乐”了。这个所谓的“慈善”啊,其实跟捐款没啥关系,全都是拿去享受吃喝玩乐了。

一回,两回。梁大婶眼睁睁看着自己攒的钱都给了儿子,这才明白过来,他那些话只是空谈。现在,小李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吃喝都得靠父母,整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梁大婶烟瘾犯了,可手头紧,连买烟的钱都没有。她想起年轻时,连掉在树下那些卷烟用的碎烟草都不放过,都得捡起来卷着抽,真是一点儿都不糟蹋东西。听到这儿,记者心里不禁燃起一股怒气。一个大好年华的人,怎么这么自私自利,对家里的情况不闻不问,还逃避自己的担子呢。梁大婶和她老伴都过了该享福的年纪,可还得天天干活,帮衬着小李。虽说梁大婶自己乐意,但话说回来,这种情况,谁心里能不嘀咕几句呢。

小李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以后爸妈要是病了或者需要照顾,都得靠他一个人来扛。梁大婶最烦恼的事儿就是,小李经历了两段不成功的恋情后,彻底打消了要结婚的想法。老人们常说有三种不孝,其中没留下后代最为严重。小李呢,自己不工作赚钱,也不打算结婚生子,将来家里要是有个什么难处,他是一点力也使不上啊。梁大妈和她老伴还能自己养活自己,不用小李拿钱来帮忙,不过有些事儿,钱还真是解决不了。

等我和老伴都不在了,这世上就只剩下这个动弹不得、没法挣钱养家的儿子孤苦伶仃。我们能照顾他一辈子,可还能一直陪着他到老吗?这么一想,梁大婶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可旁边坐着的小李,却从没觉得孤单一人过日子有啥不容易的。随性自在,或是选择避开我就一本户口簿,啥财产都没有,就只有一张身份证。要是死在外面,恐怕都没人会知道。我和妈妈不是住一起的,我爸和我妈在同一个户口本上。我现在呢,就像是暂住在妈妈家的客人一样。

小李心里头觉得,他跟爸妈没啥牵连。他既不帮爸妈分担啥,也不盼着以后自己走了有人管后事。他说话挺豁达,好像觉得人活着就该干干净净地来,再干干净净地走。不过,就算他再怎么想跟亲戚伦理划清界限,也不能不承认,梁大婶他们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是不争的事实。小李的出生不由他自己决定,他在尝试适应社会,和家人相处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他的路可能比一般人走得曲折多了些,不过就像小李那样,咱们放眼一看,这世上比他命苦的人其实数不胜数。小李说,就算成了千万富翁,吃的也就那一日三餐,可他却不看重别人肩上扛的责任。自己有多大力气就用多大的锅,他和千万富翁本质上都是普通人,但当面对真实生活时,他躲开了。

“看明白事情”不是他用来为自己的懒散找借口的好方法。碰到挫折,他动不动就放弃;对待家人,他舍不得付出。就连陌生人给的援手,一般人都会想着回报,不是吗?小李在为人处世和品德方面,其实并不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已经超然物外、特别独特。相反,他一门心思扑在所谓的机会上,白白浪费了大把时间,同时也冷落了家人的感情。小李梦想着能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但身处的现实世界却是他极力想逃避的。每样东西都有源头和结尾,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就离明白事理不远了。小李在自以为“洞悉社会”的过程中,只盯着自己愿意看到的那部分,却忽略了在这之后,要为自己的生活担起责任。结果,这次聊天大家都闹得不愉快。对于小李,梁大婶只能在心里盼着,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他过得开心,充满正能量。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