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已经与长江相通,淮河算不算长江的特殊支流?

地球很有料 2024-11-06 11:52:12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四条单独入海的河流之一。它发源于河南南阳桐柏山太白顶,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最终注入洪泽湖。然而,淮河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波折。

南宋以前,古淮河在江苏盱眙以西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转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淮安市涟水县云梯关入黄海。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开封守将杜充在河南滑县李固渡西侧挖开黄河河堤,使黄河东流注入泗水,再由泗入淮,形成一道“自然”屏障。

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阳武(河南原阳)决堤,大水冲灌村庄及农田,长期夺淮入海。黄河巨大的泥沙含量逐渐淤积了淮安以下淮河下游河道,致使淮河上中游的来水无法进入,于是在淮安以西的地势低洼处积雪蓄积起来,把原来的一些浅水小湖连接起来,形成了巨大的洪泽湖。

从此,淮河干流从东流入海变为南流入江,通过淮南堤溢流坝,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江苏三江营入长江,成为长江的支流。

尽管淮河的水大部分流入长江,但它并未完全失去自己的独立性。淮河当前除了南下入长江以外,还有两条人工出水口都是直接入海的。第一条是后期修建的苏北灌溉总渠,从洪泽湖向东,与废黄河河道走势基本相同,最终在盐城入海。

第二条是人工修建的淮沭新河,从洪泽湖向北与沭河一道汇入新沂河,最终在连云港最南端入海。因此,淮河既可以说是长江的一条特殊支流,也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

如果说淮河与长江的自然连通是历史的巧合,那么引江济淮工程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引江济淮工程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总长723公里,一头系着历史,一头远眺未来,为安徽和河南两省5000多万人提供用水、航运和生态保障。

引江济淮工程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供水范围涉及河南、安徽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2022年12月30日,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

江淮运河贯通后,成为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井”字形干线航道主骨架,引领内陆安徽“向海而兴”。

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改善了巢湖、淮河水生态环境。同时,它也为我国增添了一条重要的南北水运黄金通道。未来,安徽计划将引江济淮工程与高等级航道、高铁、高速公路建设等有机衔接起来,加快打通对外开放的大通道。

淮河,这条曾经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全面的系统治理。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蚌埠市作为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启动了“靓淮河”工程,推进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通过切滩、拓槽、疏浚、清淤等措施,淮河主河道由原来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宽至现在的500米,枯水季新增蓄水480万立方。

“靓淮河”工程不仅是一项防洪保安工程,也是重要的发展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随着淮河河道的拓宽和堤坡、滩地、河岸等近水区域的重新塑形,蚌埠市新增水面4600亩、湿地2600亩、城市绿地1.2万亩。这些绿地和湿地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对城市起到了“小气候”调节的作用。

江淮运河的贯通不仅让长江与淮河实现了历史性“牵手”,还打通了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之间的水运大动脉。作为全国规划“四纵四横”高等级航道中的“纵二”组成部分,江淮运河上接沙颍河、中连合裕线、下延芜申运河,形成纵贯皖苏豫三省、全长1260余公里的航道。

江淮运河的通航不仅结束了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水运不畅的历史,还构建了淮河水系第二条通江入海通道。未来,随着引江济淮工程与高等级航道、高铁、高速公路建设等有机衔接起来,安徽将形成“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的运输格局。这将极大地促进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吸引大宗商品、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向沿线集聚。

展望未来,淮河与长江的“牵手”将不仅仅停留在地理上的连通。随着江淮运河的全面建成和引江济淮工程的深入推进,长江与淮河将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

江淮运河的通航将极大地促进沿线地区的物流运输和产业发展。货物通过水运可以更快速、更经济地抵达目的地,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江淮运河的贯通也将为沿线地区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遇。

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将改善淮河中游的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巢湖和淮河的水环境改善。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平衡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水资源分布,缓解因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生态压力。

长江与淮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遗产。随着两河之间的连通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也将更加频繁和深入。这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1 阅读:22

地球很有料

简介:人文、历史、地理、旅游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