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传奇诗人的一生
我的名字,叫做崔护,一个靠一首诗名垂青史的大唐诗人。
并且,我能走红,拙荆绛娘居功至伟,没有她,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唐代官员,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我身出名门望族,为“博陵崔氏”,是中晚唐时期,天下公推的“士族之冠”,仅唐一代,就出了16位宰相。
所以对于功名,我并没有过多的渴望,若不是家父敦促,希望我能证明自己,我完全可以靠门荫入仕。
公元791年,我及冠,赴京赶考,一路走走玩玩,到达长安时已经是次年春。因准备不足,毫不意外落榜,当然,这并影响我的好心情。
择日,阳光明媚,绿柳成荫,我信步长安城郊,踏青野游。乱花渐入迷人眼,不知不觉,已至春山深处,口渴时,登高望远,发现远处幽谷中,有一座简朴雅洁的院落,掩映在一大片桃林内。
寻迹而去,桃花灼灼,暗香盈袖,曲径通幽处,竹篱围成的三楹草屋便出现在眼前。欲叩问求水,发现门旁诗笺上题着一首咏梅诗,墨渍尚未全干:
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就在我仔细品味诗中意境时,一位素衣少女迎出门来,明眸善睐,落落大方,神韵中透着一种淡雅,俨然久居林泉的仙女。
于是我赶紧行礼,言明来意,少女还礼,引我进屋内,随后便去为我煮茶。屋虽清简,却很整洁,更是书香盈盈,案上笔墨纸砚俱全,架上摆满了古卷典籍,竹壁正中还悬着一联: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
正当我沉浸在这古韵古雅中,少女已经将茶煮好,为我斟满后说,“公子,请用茶,小舍简陋,还望不要见怪。”
“哪里,哪里,比起长安城的繁华喧闹,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了”,我饮了一口茶后,又想起了诗笺上那两句“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于是好奇地问,“刚读诗笺五绝,俊奇幽清,立意深远,只是后两句颇有些惆怅,不知何故?”
少女嫣然一笑,似有意回避,淡淡一答,“小字绛娘,随父蛰居在此,诗乃家父随手题之,猜想并无所指。”
既然她有隐言,我也不好追问,而且观天色不早,还得趁城门未关之前赶回客栈,故道谢告辞。
绛娘相送,槅门对礼,四目相对时,一种情愫在心底油然而生。有风拂过,桃香袅袅,春山青翠,佳人空谷,回去的路上,绛娘的身影一直在我脑中萦回。
长安事了,我回了博陵,转眼就是一年,回想起桃林偶遇,仍觉有憾。
因此,次年春我再赴长安,打算重访绛娘,表白心意。然而物是人非,篱院空空,从破败程度看,已经荒居许久。
一整年的苦思,不曾想是这样的结果,不免有些怅然,遂取出笔墨,在门板上写下了那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pay_read_line 当前卡片暂时不支持哦
这场如水的“桃花缘”,让我觉得有些自作多情,尽管如此,心中还是诸多失落。就在我叹息时,一位老者追了上来,不由分说抓住我的手臂,悲呼,“你就是崔护?还我女儿命来。”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不知所措,冷静下来才问明详情。
原来,自我走后,绛娘便忧思成疾,生了一场大病,访遍了长安名医,就是不见好转。如今,更是奄奄一息,气若游丝。
听了老者的话,我又忧又喜,忧的是绛娘的病,喜的是绛娘也思我念我。
因此我恳请老者让我见绛娘一面,并跟老者保证,若绛娘不得医,我也不独活,愿以命相偿。
幸运的是,当绛娘见到我后,突然有了精气神,并在我的精心照顾下逐渐好转。病愈以后,我正式向绛娘的父亲提了亲,并带着绛娘回了博陵,见了我的父母,家父家母亦甚是欢喜。
一年后,我和绛娘成婚,从此白首不离,相濡以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公元796年,我登进士第,历官京兆尹、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因此,我和绛娘的故事便成了诗坛佳话,这场“桃花缘”成就了我的诗名,更成就了我的爱情。